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摘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翻译如下:
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刻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
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指导下和平民搞好了关系,威名大震。
在诸多公子中赵胜最为贤德有才,好客养士,宾客投奔到他的门下大约有几千人。赵胜担任过赵惠文王和孝成王的宰相,曾经三次离开宰相职位,又三次官复原职,封地在东武城。
赵胜家有座高楼面对着下边的民宅。民宅中有个跛子,总是一瘸一拐地出外打水。赵胜的一位美丽的妾住在楼上,有一天她往下看到跛子打水的样子,就哈哈大笑起来。
第二天,这位跛子找上赵胜的家门来,请求道:“我听说您喜爱士人,士人所以不怕路途遥远千里迢迢归附您的门下,就是因为您看重士人而卑视姬妾啊。我遭到不幸得病致残,可是您的姬妾却在高楼上耻笑我,我希望得到耻笑我的那个人的头。”赵胜笑着应答说:“好吧。”等那个跛子离开后,赵胜又笑着说:“看这小子,竟因一笑的缘故要杀我的爱妾,不也太过分了吗?”终归没杀那个人。
过了一年多,宾客以及有差使的食客陆陆续续地离开了一多半。赵胜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说:“我赵胜对待各位先生的方方面面不曾敢有失礼的地方,可是离开我的人为什么这么多呢?”一个门客走上前去回答说:“因为您不杀耻笑跛子的那个妾,大家认为您喜好美色而轻视士人,所以士人就纷纷离去了。”于是赵胜就斩下耻笑跛子的那个爱妾的头。亲自登门献给跛子,并借机向他道歉。从此以后,原来门下的客人就又陆陆续续地回来。
————————以上内容摘抄自“功夫网”
平原君杀妾的故事,自古流传至今。古代男尊女卑的时代,不少人赞扬平原君能尊重门客,舍得杀妾而换回人才的心。不过,王安石早就评价过平原君“岂足以言得士”,我觉得王安石还是有眼光的,平原君这人,在整个杀妾事件中,表现得就像个糊涂蛋一般。
先说故事中的那个跛子,自身有残疾,外出打水时被平原君的妾嘲笑,便恼羞成怒地跑到平原君家中,要求把那个妾杀掉——如此凶残且心胸狭窄之人,真的不能算什么人才,更谈不上是个好人。无论是以现代人的眼光,还是以古人“严以待己,宽以待人”的心胸来看这个跛子,我想都够不上“士”的标准吧?对,那位姬妾不该嘲笑别人,但她就是个妾啊!没啥见识,没啥学问,不过是因长的漂亮被平原君养在府中,看到自己认为好笑的事情,哈哈大笑——虽然嘲笑别人固然不对,但罪不至死吧?
再说平原君,一开始听到跛子来要求把姬妾杀掉时,“”笑应曰诺”——笑着答应了,但等跛子离开,马上就笑话人家“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这个事情吧,你一开始如果没打算做,那就别答应人家;既然答应了,那为了自己的声望,最好去做成。但平原君对待上门来的跛子,可以看出是怀着嘲笑、不屑的态度来对待的,先假意许诺,随后抛之脑后,可见平原君不诚!如果舍不得杀妾,平原君就该及时叫出姬妾向跛子道歉,或者亲自纡尊降贵代妾道歉,毕竟嘲笑别人在先,自家理亏,这样多少能够挽回些自家的声望,也保住了姬妾的性命。如果平原君答应了跛子后,马上咬咬牙,狠下心来把姬妾杀了,就算以现代目光看来过于残忍,最起码古代还是有人赞许的,我也会觉得该赞一声当断则断,说到做到。但是平原君终究选择了最差的应对方式:答应后不做!这就过分了。何况从事情发展看,“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而“平原君怪之”,门下食客都走了一半了,平原君犹然不知道自己哪儿做错了,可见平原君不察!过了一年多才“怪之”,早干什么去了!
再说食客们,我觉得这是一群最无赖的人。从历史记载看,平原君对待食客们的待遇还是不错的,起码供应吃穿用度。不过这群食客们,先不论本领大小,在整个杀妾事件中,表现得根本不够格!以当时人的观点看,平原君不杀侍妾是做错了,那些走掉的食客们无疑是知道这点的。但他们一言不发,一走了之,把平原君蒙在鼓里!拜托,你们吃着人家的禄米,乘坐着人家的马车,用着人家的钱,看到人家事情做错了需要改正时,就“稍稍引去”了!连个犯颜直谏的人都没有!这无论是从现代看,还是从古代看,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古代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说法,这帮子走掉的食客们,起码无一人符合!再说留下的食客们,那就更不用提了。看到平原君做错了事情,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那群走掉的食客们起码还有点骨气,“道不同不相为谋”,你不合我脾气,我不跟你玩了!留下的那一半食客,就连这点骨气都没有,仍旧留在府中混吃混喝。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同在平原君府中厮混,为啥走掉那么多人,这帮留下的人其实是心知肚明的,但他们仍然没有报告平原君。后来是平原君自己觉得不对劲,询问之下,有个门客告知了他真实原因——总算有个人还有点良心,实在看不下去,说出了真相!
然后,然后,最最精彩的部分来了!平原君“知错则改”,杀掉了姬妾,并向跛子道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那群走掉的食客们居然还有脸回来!而平原君就接纳他们了!读史记读到这里时,我已经无话可说!看见平原君昏聩不知错时,这帮子人一言不发地走掉,待见到平原君知错就改还有救时,这帮子人就又回来——这是一群什么货色!但凡留下来的门客,有点羞耻心,有点见识的,都不能继续与这样的人为伍啊!可惜,没见记载有人离开!平原君就为了这帮子没用的废物食客们,杀掉了自己的姬妾,不智!
只可惜了那位美貌姬妾,大好年华,就因为犯了点人际交往中的低级错误,就丢掉了头颅,失去了性命,换来的仅仅是跛子那无足轻重的原谅,仅仅是平原君爱才的名声,以及那一群无耻的食客们继续混吃混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