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想写写双减之后的生活。因为到目前为止,我真得很喜欢双减之后的孩子们的生活。
但不知道为什么,当我跟身边朋友分享我的喜悦的时候,大家的反应参差不齐。
有人说邻居家的孩子一点也没见轻松,好像还更累了,因为她妈妈给她请了一对一的私教;有的表现出愤怒,说这不是逼着家长多花钱给孩子找一对一的老师吗?还有的开始焦虑,哎呀,这样不把孩子们都耽误了嘛!
我有点懵,难道是自己太天真了吗?但前后捋了捋,看看家中孩子切身的生活变化,我还是得继续为这样的政策感恩且喜悦。
双减之后,孩子们的生活有了哪些改变呢?之前在文章里有提到过几点,比如作业少了,睡得早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多了。
那是刚刚开学时候的感受,到现在,开学已经进入第三周,四年级的课业难度开始显现,新老师的教学套路大体有了些了解,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1.孩子作业负担减少,老师布置的作业质量更高。基本差不多每天都作业时长在一个半小时左右,设计合理。
这样,孩子每天放学后的时间从容了许多,甚至晚饭后还有个跟弟弟一起出门遛弯的功夫。一下子感觉,家里的生活气氛好了许多。之前,尽管只是小学低年级家庭,都搞的跟高考家庭似的,内卷实在是个可怕又可恶的东西。
2.孩子有了更多时间,去体会生活。除了埋头苦读,孩子有了时间跟家人聊天、玩耍、散步,也有了做做家务的时间。
孩子们总算不再是学习的机器人,终于可以有机会慢下来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其实同样可以学习许多的知识、情感和道理,是书本里学不到的。
周末有时间看电视,可以去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可以有更多时间沉浸在课外阅读里。
三年级下学期,孩子愣是一学期没读完两本老师规定的读物,这学期刚刚开始,他自己挑选的课外书已经读完三四本了。
这真是令人欣喜。
3.昨天起,老师要求孩子自己检查作业,也就是不主张家长检查家庭作业了。经过一番纠结与不适之后,昨天起,我不再检查他的家庭作业,只是在一些需要签字,需要听写的事上做一下辅助。
如此一来,我又从陪娃做作业这件事上解放出来一大步。今天放学回家来看一看不检查的作业效果——错了的地方,老师都给做了标注,而且每道题都一一讲解,孩子也都已用红笔改错,一目了然,效果很好。
只是,这次的全对榜单里少了他,但我相信犯错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并没有什么值得担心和焦虑的。以后就错题多多练习就可以了。
4.孩子说,这学期,学校“变好了”,把许多的“副科”都还给了他们。三年级时候,他确实为许多副科都成了主科而烦恼不已。
这又是一个好消息呢!想想我小学时候,因妈妈工作调动转过好几次学,但第一所学校的教学令我印象深刻。
在那里,我开始了自己的小学生活,也是在那里,学校把每一门课都认真教授,每一个儿童节都过得颇有意义。
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候的美术老师教我们的——水彩笔画城市建筑、宣纸晕染、捏泥人;也还记得自然课上,老师带我们做的许多实验,比如光合作用,比如淀粉变色。
这些学习让我日后对艺术和自然科学充满兴趣。
但,后来换了学校,新学校并不真的开设这些课程,尽管课程表上有标注。以后的我就几乎成了学习的机器,再没有机会走近艺术,自然科学也只剩下书本认知了。
现在,我的孩子走进了校园,希望他们所受的教育能够更完善更科学也更完整。
但是为什么还有许多人为双减烦恼呢?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境遇和情况,我也不得而知。
这次的改革,让我见识了国家力量的强大和国家保护孩子的坚定决心。
之前就有要求幼儿园不可教授小学内容的政策,国家倡导科学育儿,不愿孩子们的大脑和生活太早地被书面学习占据,毕竟孩子们是国家的未来,保护好他们就是在为国家的未来积蓄力量。
他们要全面发展不偏颇,他们要健康成长不羸弱。
或许又要有人持阶级分层、读书改变命运之类的腔调。然而,为什么要分层和惧怕分层呢?
我看见在这个国家,任何正当工作的从业者都可以平起平坐,都彼此称为兄弟、邻里、朋友,有什么阶级分层呢?
读书不是为了改变命运的,读书是为了追求真理,是为了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收到朋友的留言说:“我们有的公立小学很响应国家号召,放学前就写完作业。加强了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课。小孩回家没作业父母就焦虑啦。买来练习册孩子不愿写。有的公里立小学还和以前一样。我们读的私立,稍微减轻一点作业,加强素质教育课。这样参差不齐的,一到中考,势必会有梯队。从长远看一定是好的,回归家庭教育,没有攀比,每个孩子自由发展兴趣爱好。那些四、五、六年级,初中的孩子就享受不到这优势啦。还是踏踏实实自律的学习为好。改革一定有痛点。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唯一。”
这是来自祖国南方沿海的声音,而我在北方,我们一起见证这样的好消息。
让那些喧嚣的内卷永远成为可笑的历史吧,孩子们,愿你们全面发展,愿你们有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理想,愿你们学会自律,愿你们有周总理少年时候的抱负——为振兴中华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