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第七卦 师 地水师 坤上坎下
卦象结构:坤上坎下
卦名:师,地水师
师,甲骨文字形为残缺兵符+兽尾制成的帽饰。造字本义,表示古代代表军队最高指挥权的兵符。引申为军队(雄师)或军队的编制单位(师、旅、团);或某个领域的高人(师傅,大师);或学习、效法之义(师从,师法)
《说文解字》:“师,军队编制单位,二千五百人组成一个师。”
《尔雅》:“师,众也。”《玉篇》:“师,范也,榜样也。”(“师范”这词语的出处)。老师不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应该是示范榜样者,一句话:言传身教。回头看蒙卦“初六,发蒙,利用邢人”,就更印证了,邢是型,典范。示范的意思,邢人不是处罚人,体罚学生的意思。
卦象看,一阳居下卦之中聚五阴,代表民间领袖聚众(居中)之象,也有一将统众兵之象。
古代认为民心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上坤顺下为水的卦象,象征统治的上层应如舟船之顺应民心。
卦象的文化属性看,坤上坎下,坤为众,为顺;坎为水、为险。用险而得众顺应,有用兵之义。
坤上坎下,地下有水,外表平和不动声色,底下隐蔽机动,象征暗中调动兵力的备战出兵之象。
卦象既有聚众之义,又有用兵和出兵备战之义,符合“师”字本义和引申义,卦名取为“师”卦。
《序卦传》:“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
卦序完全符合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人心不足必有不公,供需矛盾得不到解决,就会起争讼,争讼结果仍不能公正公平,必会引起更多的冲突,言之公做不到,必诉诸武力,聚众而兴师(讼必有众起,师者,众也)。打不是目的,打完了,必定坐下来谈判,胜者要求利益重新分配,重新建立供需关系,坐下来谈判就是“比”(众必有所比)。比者,比肩,结盟之义。
师卦卦辞及彖传
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这里的丈人,可不是老丈人、岳父的意思。丈,丈量。丈人,丈量人,选人,选将之义。
师卦是聚众用兵之卦,用兵首要的是贞(师,贞),贞即正(贞正也),正义之师,拿现在的话说,就是出兵理由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兴师动众,必会劳民伤财,用兵首要是对内获得民众和财政的支持,对外也可站在普世价值观的制高点(能以众正,可以王矣)。仁、义和为“王”。王者,天下所归往。中国古代称王师为仁义之师,正义之师。所以漂亮国即使拿个洗衣粉出来,也要证明其出兵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有了出兵的理由,下来第二步,就是选将(丈人),做好了这两步,出兵就能吉而无咎。
可以说师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兵法韬略之卦。《孙子兵法》取材于师卦的思想。
《孙子兵法》:“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点出了兴师以贞,致战必正的道理。
《孙子兵法》:“兵之五事:道、天、地、将、法。”说的就是选将为兵之五事之一,且其重要性还在兵法之上。
彖传又从卦象结构上点出全卦的主爻为九二(刚中而应),兴师用兵虽用险而能得到民众之顺应(行险而顺),但以其正义之师来聚合或者统领天下(以此毒天下),而民众也一定会顺从相应(而民从之),这样的王师出兵,当然是吉(吉又何咎矣)。
《说文解字》:“毒,厚也。”厚是浓厚,高度聚集之义。
独尊儒术之后的儒家把“毒天下”解读为毒害、伤害之义,解读为用兵打仗一定劳民伤财,对国家不利的,儒家文人对开疆拓土的汉武帝评价一直不高。这根本就是断章取义,逻辑不通。如果整句连起来看,“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怎么会是伤害、毒害天下之义呢?所以易经师卦的毒天下,一定不是毒害的意思。
宋赵因得国不正,怕别的武将有样学样,上演离“杯酒释兵权”的好戏,在国家的组织架构设置上,也以文制武,限制和打压武将。儒家的理学成为官学,掌握解释权和话语权,武人的地位落到了社会最低点,甚至发展到“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中华门唱名方为好男儿”的价值观。小时候看《水浒传》时,读到林冲、杨志等被判充军发配还没感觉,只是逼上梁山的注解。现在细想“充军发配”这四个字,把服刑的罪犯发配到边关去当兵,这样的兵员素质,在边关怎么打仗,把保家卫国的边防军称为贼配军,怎么有军心士气,宋朝期间年年边患,年年岁供就注定了的,杨家将、岳飞的下场也是注定了。
中华文明走上了拐点也注定了,再不复汉唐时开疆拓土,封狼居胥的豪情,也没有虽远必诛的血性,因为价值观变了,军人的社会地位与罪犯相等。北宋一代名将狄青的传奇和遭遇,其在文官眼里的地位,我不想写下去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狄青传)。
明朝初期,把蒙元赶至大漠极北之地,又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本来可以恢复汉唐的辉煌和血性,可偏偏全盘继承了宋的理学,以程朱理学作为主流的官学,把大明开国时横扫大漠的铁血强势再一次阉割掉了。烧掉离航海图,荒废了强大的造船工业,明朝放弃拥抱海洋,放弃离世界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大航海时代”。
主流的价值观是影响国家的命运的。现在提出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重塑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读懂易经就是要正本清源,学源头的易经思维,学习先秦诸子百家时的原儒,而不是宋时程朱理学的犬儒。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坤上坎下,地中有水之象。地势坤,厚德载物,地中聚水成江河湖泊之义。
《论语》:“君子不器,”有容纳大,君子应容民者不择善,畜众者无弃民(君子以容民畜众)。
现代政治经济角度来说,师即众也,代表人口红利,人力资源也是一个大国的必备条件。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劳动力资源,人口消费市场,要有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的能力(容民),留下人才的能力(畜众)。现在的话来解读,容民畜众就是移民优惠政策和人才引进机制。
军事角度来说,师即用兵,是一国的国防,要有平时藏兵于民(容民),战时快速动员集合(畜众)的平战结合的兵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