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北出了个刘媛媛,因为登上了超极演讲家的舞台,让她尽出风头。我看完她的演讲,很有感触。
寒门再难出贵子吗?我的回答是:是的。
刘媛媛的演讲故然振奋,她也是寒门逆袭的典范。《寒门再难出贵子》和《人生七年》正好证实了寒门再难出贵子,因为这句话重点在“再”和“难”上,而非“再不能”或“再不会”。
《寒门再难出贵子》讲述了一批大学实习生,争省行高职的故事。文中刻画出了关系网、商人、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在角力职位的各种努力,结局当然符合国情。
英国纪录片巜人生七年》讲述了英国不同阶层的人生轨迹,十四个七岁的孩子从七岁时开始纪录,每七年一次,直至五十七岁。结果令人吃惊的是,阶层很难打破,穷人还是穷人,富人还是富人;只有一个叫尼克的小孩,当了大学教授改变了阶层分化。
这两部作品,同时印证了:寒门逆袭困难重重,虽有漏网之鱼。
2
童弟周说过:“别人能办到的,经过努力我也一定能办得到。”。这句话骗了我好多年,别人能办到的,经过努力,吐了血、累死我也办不到。
寒门逆袭在改革开放后比比皆是,以后寒门逆袭如雪上加霜——凉快得很,所以才有:寒门“再”难出贵子。关键这个“再”字有深意,它没说以前不行,而突出再往后就难了。
中国改革红利期和人口红利期将成历史。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有些人嗅到了腥味,当时只要有胆、有路子,挣钱还是很容易。
计划经济时代,只有少数人得利,那时人还比较保守;当市场经济一出现,人们便像脱缰的野马,奔向无边的原野。
如果改革开放的号角是分水岭,那么从此中国正式进入贫富差距的马拉松,阶层开始分化,甚至固化;抓住机遇的即得利益阶层,挣到了第一桶金。
当社会全面开放后,那些60,70后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他们相互纠缠,开始了对各种资源的垄断。
政冶体制也一样存在着垄断,这个社会已经很少凭能力了,更多是凭势力。虽然近些年想要把权力要关进笼子里,也做出了诸多努力,但幸福的我们也只能是赶紧挣钱,不敢喘气。
当我们想寒门逆袭,其实已很难;他们扎起篱笆,享用着巨大的红利,我们只能从篱笆夹缝中寻找些残渣。
社会在发展,农村也跟着城镇化的脚步翻天覆地,老百姓走出农村去了城市;但跟在农村是一样的,几乎是从这一个沟,走到了那一个岭,思想只是为生存,很少有人能逆袭,很多人已经被挡在了篱笆外。
中国的各种资源基本在城市,新农村的建设只是比谁盖的楼漂亮,但农村的教育和农村人的思想,仅停留在挣钱,而很少去考虑改变阶层。
中国多数家长对孩子的企盼是找个好工作,很少有人让孩子打破阶层的固化,逆袭贵子的行列。培养了好多大学生,但目的只是为了安逸的生活,能创造和改变世界的精英很少。
说这些话会有太多的批驳 ,你可能认为我消极;但“皇帝的新装”“掩耳盗铃”这些故事常发生在自己身边。
3
今年正月带孩子去了北京,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经济条件,而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北京的孩子更容易接触到广阔的世界,感受到学习的重要。当我在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馆,看到五岁的小孩在讲解恐龙知识;看到北京的孩子在天文馆、世博馆……学习游玩。
农村的孩子,从小做了留守儿童,在家少人管无人道,爷爷奶奶不识字,多数人的命运被环境给禁锢了。
贫穷不能限制人的发展,但会限制人的想象。我小时侯虽然梦想非常高远,但现实很骨感,除了课本和老家的荒山梯田,几乎没出过山,更不知道地球比我们村大多少倍。
当然,现在可以带孩子去北京玩了,但终究是玩一圈。到北京的当天,孩子不住宾馆,哭着非要回我们县城的房子住,还是被环境、条件给狭隘了,因为我们陪他们出门少,感觉这种生活不习惯。
当习惯成了自然,固有的惯性很难打破,所以我们常输给了周围的环境,输给了周围的圈子。如今要想寒门逆袭,唯有拼命学习,努力奔跑,最好找点成功逆袭的典范,跟上他们不畏艰难。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铁甲可吞吴。”,寒门再难出贵子,但就是难也要努力,现在不努力,以后也许越来越难。不管能否成为贵子,希望我们都尽力——逃离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