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辅助阅读: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上等德行的人。不德,不炫耀功德。是以,所以、因此。有德,有功德、阴德。
2.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下德,下等德行的人。不失德,执于表面、形式之德,炫耀功德。无德,没有功德、阴德。
3.上德无为而无以为:无为,不妄作非为,无我无私的奉献。
以,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法、手段等)。以,常与动词“有”、“无”组成“有以”、“无以”等固定用法,其中的“以”在不同的语境中隐含不同的意思,本处指“自我造作”。无以为→不居功、无所求。
4.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此处“无为”→执于表面、形式的“无为”,口说“无为”,实非也。有以为→炫耀其作为、功劳。
5.攘臂而扔之:攘臂,捋起袖子,奋起手臂(表示激奋或发怒)。扔,抛弃,此处引申为撵走、轰走、赶跑。
6.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礼→‘礼’是表层、形式,道之心、良心、清净本心乃根本。者→助词,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判断、论述,不必译出,“前识者”的‘者’亦是如此。忠信之薄→社会忠诚信用淡薄,消失殆尽。乱之首→社会混乱之始。
7.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前识→神通、特异功能。华→同‘花’,很好看、有吸引力,非根也,乃支流末节。道之华→如果沉迷于“道之华”,谓之“愚之始”——愚蠢的开始。
8.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厚、实→根本、道;薄、华→支流末节;名利权情、特异功能。处、居→处身于、居身于,此处引申为追求、贪恋。
妙解:
上等德行的人,不炫耀、不张扬自己有德。积阴德的人,才是真正有德的人。
下等德行的人,不忘宣扬自己有多大功德,有居功之心则无功,所以不会留下阴德。
上德之人,不会胡作非为,只是默默做许多利国利民之事,从不居功、不炫耀、无我无私、无所求。
下德之人口说无为、无我,却常用自我去运作,且会炫耀自己做了多少事。
心灵品质是上等仁的人,他会用自我去承担、做很多事,但不居功、不炫耀、没有傲慢之心。
很讲义气的人,他会努力积极去承担、做很多事,但会炫耀自己多能、多行、多棒。
很讲礼节、礼尚往来的人,他会积极做很多事,但如觉对方没平等对待、没礼尚往来,则会认为对方是不懂礼节的人,进而采取不友善的态度……把对方赶走。
心灵品质层次如下:保有源自道的清净心灵品质,这是宇宙最高级的心灵品质。失去了道,而后降为“德”的层次。失去了德,而后降为“仁”的层次。失去了仁,再降到讲“义”的层次。失去了义,才降到讲“礼”的层次。
人类的心灵品质下降到处处讲礼节、讲礼尚往来,表示社会的忠诚信用(由内而发)已经很薄弱了,表示社会已开始混乱了。
(注:高等心灵的人,自然由内而发的自觉、自我约束,不必外来的规范;心灵层次降低后,失去自我约束能力,才需外在的礼仪、礼节来规范。再降低的心灵,具有野性,需要硬性的法律条文来规范。学习《道德经》就是要回复到人人本自具足的神圣心灵——道的心灵品质。)
很多人羡慕的“神通、特异功能”,对于道而言,那只是支流末节、雕虫小技,而且很容易让一个人不断膨胀自我,在不知不觉中种下许多将来会导致失败、痛苦的种子。
所以有胆识的大丈夫,不会随世俗人的价值观去追逐名利权势、特异功能;而会把生命的重心放在“体道·悟道·行道→与道合一”,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心、快乐、幸福、自在。
要了解什么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核心,什么是支流末节。不要舍本逐末、枉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