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元旦凑了个热闹,去看了贺岁档喜剧《年会不能停》。
片子讲述了标准件生产厂钳工胡建林,在众合集团大裁员之际,阴差阳错被调入集团总部成为HR,在闹出了一系列笑话之后,他勇敢的在集团年会上揭露了高管贪腐问题,最终保住了标准件厂300多个同事饭碗的故事。
作为一部喜剧,片子中贡献了很多打工人司空见惯的场面:
“自愿”加班996,上司不走员工也不敢走;
有关系有背景的人即便什么也不会也能被捧上天;
公司说没钱正大裁员,但搞个年会一掷千金要花6000万;
领导艺术的三大原则“给下属留空间”“保持亲和力”“让下属相互鞭策”,实际就是:不说明白话故意让人捉摸不透、花言巧语情感投资,以及转移斩获激发窝里斗。
还比如,各色的职场黑话:广进计划、对齐一下颗粒度、打通底层逻辑、找到抓手、形成组合拳、人员结构优化……
凡此种种,真的是让人有种身处电影院却在办公室的既视感。
看完让人爆笑不停。
也难怪,有人评价这部片子:解气、敢说、勇敢的说出了打工人的心声;这么大胆敢说的喜剧电影,请给我再来一打。
02
正因为这样,现在这部片子打出了“打工人必看”的旗号,堪称犀利吐槽各种职场乱象的大剧,豆瓣的评分高达8.1。
但即便如此,在认真看完这部片子后,我还是只能给到7.5,原因是我更关注最后的结局,以及笑声之后的反思。
从本质上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不是闹剧,如果笑完之后,什么都没有留下,那有什么意义呢?
回到《年会不能停》这部片子,故事的结局是,在经历了年会上的大闹之后,董事长当场表态会查清楚整个事件,还大家一个公道。而后,三个参与这个事件的主人公职位都发生了变化:胡建林回到工厂成为标准厂副厂长、马杰升职加薪、潘怡然转正。
看起来,似乎挺圆满的。可现实真的会这样吗?
03
显然不会。因为前不久就上演了这样一出现实的闹剧。看看东方甄选与董宇辉事件,结局不就很明了了。
虽然最后看上去皆大欢喜,但东方甄选的“去董宇辉化”也顺利完成了,而明面上给董宇辉成立的新公司,背后的控股公司法人则是孙东旭。
表面上的你好我好,满口仁义,只不过是情绪上的安抚,背地里全都是精明算计和利益权衡,这才是赤裸裸的现实。
而放到这部片子中,年会的闹剧其实就是现实中新东方几年前年会吐槽节目的翻版,但现实却是,吐槽归吐槽,实际并没有什么改变。
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任何一个大的公司,所谓的职场规则也不是一日形成的,想通过一场闹剧就解决这些沉疴痼疾,无异于痴人说梦。
从这个角度来说,《年会不能停》不过是一场关于打工人的反抗与幻想,反抗是有了,但这种反抗实际并没有多大作用,更多的是幻想。因为上位者绝对不会心甘情愿的让位,下位者要想获得权益就要付出足够惨痛的代价,而很多时候这种代价是打工人们都承担不起的。
现实中更大的可能性是,反抗者短期会被赞赏,但在不久之后,就可能会面临被孤立、被边缘化的命运。
这也是在我看来,最悲哀的,也是片子中没有再去深刻呈现的地方。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鲁迅先生1924年发表的那篇文章《娜拉走后怎样》。在没有经济条件的支撑下,娜拉的命运只有两种: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因为梦是好的,但钱是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