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为什么说明朝定调了中华武林的格局?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明朝是老朱家的天下,其历史评价很高,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享国276年共传了十六位皇帝,这十六帝里面,朱元璋、朱棣、朱厚熜属于比较牛掰的皇帝,这三位即使放在历代皇帝中相比也不逊色,其它十三位虽各有特色,但也得乖乖排到非一流梯队去。



之所以先说皇室,再说武林,那是因为,武林再大,也是老朱家手掌心里的一块泥巴巴,他想怎么揉搓就怎么揉搓,所以,我们先看明朝时期,老朱家对武林的态度:现在流量明星大家都很羡慕,流量就是钱嘛,但你知道吗?制造流量明星的幕后平台那才叫真厉害,李孙捌和后面的东家闹矛盾让大家看到了流量平台的可怖之处,而明朝的老朱家,堪称史上流量制造的最大手笔,硬生生的以一朝之力,塑造了武林顶流巨擘 - 武当。

1 南尊北崇:万法归宗

说起武当,自然绕不过张三丰,张三丰得名于元朝,从朱元璋开始,明朝的皇帝大多都是张三丰的小迷弟。传说朱元璋想长生不老,下令让人四处寻找张三丰,结果找到头花发白都没能找到张三丰。尤甚者明成祖朱棣时,朱棣派胡广找张三丰多年,也是没有找到。但即使没有找到,朱棣还是花钱如流水,在武当山上为张三丰和真武大帝营建宫观,最终张三丰成为道宗圣人,武当山成为明代地位最高的道教圣地。此时,红花绿叶两相称,伴随着张三丰的声名一时无两,朱棣托名真武转世,其皇家正统地位也得以巩固,消弭了叔叔抢侄子的不利影响。

后来,明朝的三个皇帝又承袭明皇室遗风,对张三丰尊崇有加,其中有明英宗朱祁镇赐他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朱见深特封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朱厚熜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不是仙就是真君,的确是正儿八经的封神。贯穿整个明朝,武当都是皇家敕封的道统和武统地位,因为老朱家的关系,武当虽然是后起之秀,风头要强于少林。

但少林毕竟始建于北魏年间,少林武术产生和发展已久,树大根深,明朝建立后,少林武术已经发展成一个内容相当广博的武术体系。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文翔凤在其《嵩游记》中写道:“归观六十僧,以掌搏者、剑者、鞭者、戟者……”从此记述来看,明代少林武术不仅有拳有棍,而且有剑、鞭、戟等。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记载:“河南少林寺拳法,天下所无,其僧游方者皆敌数十人。” 明代是少林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寺僧练武、演武、传武非常兴盛,甚至少林僧兵也参与朝廷的调遣。由此,“南尊武当,北崇少林”的双巨头模式已然成为明朝武林的主基调。

2 南倭北虏,实战养武

在外事上,明朝的主旋律是南倭北虏。先看南倭,当时的日本就是个愣头青,崖山海战之后,南宋灭亡,元朝以外族身份入主中原,当时的倭国觉得“已无中国”,根本不把元王朝放在眼里,这激怒了忽必烈,派了二十万大军渡海攻打日本,但是这些大军根本没有上岸,就遇到暴风雨,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倭人一看,连神风都站在自己这边,于是信心大增,心思又活络起来。从元朝开始一直到明朝时期,都以非官方组织的倭寇形式一波一波的频繁骚扰明王朝海岸线,整个就是一个植物大战僵尸的明朝翻版。这场战争,持续了近200年,后面才在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将的手里端了这帮倭人。

另外就是北虏,从1521年(武宗正德十六年)至1582年 (神宗万历十年),北方少数民族蒙古鞑靼部、瓦剌部日益强大,不时率兵南下骚扰,为祸愈烈,明英宗发生土木之变,御驾亲征的朱祁镇都被瓦剌人抓了,明朝虽然长期投入巨大的国防和外交资源,但北虏问题一直没有妥善解决,虽然有第一段简短的和平期,但后面随着满清的崛起,烽烟再起,这时,明朝的国祚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因为两大外族势力的频繁入侵,导致明朝的多个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和北关受到的严重的生存威胁,为了可以更好地与倭寇和胡虏斗争,明朝大部分地区的官兵、少数民族、民间力量不得不参与其中,极大的促进了不同武术思想的大融合,中原武术变得越来越强大的同时,更是融入了少数民族的武术精髓。

值得一提的是,抗倭过程中,因特殊战事情况需要,少林武术中,棍术得以快速发展:倭寇擅长夜间偷袭,明朝的大刀在近距离格斗时无法起到很好的作用,而少林武僧的棍术优势就展现出来,给当时的倭寇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嘉靖时,少林武僧大规模参与抗倭战争。由于战争的洗礼,使少林武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棍术的提高,明王朝将领还多次聘少林武僧为之训练军队,传授少林武功。明朝少林僧兵在东南沿海的参战,使少林武术开始在南方流传,因此,南方拳种很多都有少林武术的根底,也有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美誉。

3 百花齐放,武以文传

基于战争这个主旋律的的存在,明朝时期,整个社会对于武术极为热衷,即便是后续抗倭获得胜利之后,明朝也并没有降低对武术的热情,后续中华武术就在此背景下快速发展,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能人异士辈出,如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许国威、茅元仪等这样一些功业显赫、事迹昭然的军旅武术家,以及程宗猷、程子颐、张松溪、王征南这样的民间武术家;二是武术著作大量出现,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郑若曾的《江南经略》、《武编》、俞大猷的《正气堂集》、程宗猷的《耕余剩技》、何良臣的《阵记》、茅元仪的《武备志》、吴殳的《手臂录》等。

从明朝开始,武术套路也正式出现:程宗献的《单刀法选》所绘制的刀、棍等套路演练步法线路图,是至今为止所见的最早的武术套路图谱。

就像开在公园里的花,总有几朵是那么耀眼。在明朝武林的天空里,撑开一方天地的,有这么几位不得不提的大能,先看一下少林背景的:

01-俞大猷

(1503~1579),字志辅,小字逊尧,号虚江,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其人文武双全,文从王宣、林福、赵本学,武从精通荆楚长剑的同安南少林高手李良钦,学习剑、棍和骑射,“剑术天下第一”,跨马而骑,引弓飞矢,百发百中的。从戎47年,率部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俞家军”威名赫赫,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明史·俞大猷传》曰:“大猷负奇志”,“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明史·戚继光传》把戚继光与俞大猷比较,说戚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三奇和尚周友

法名周友,明代著名少林武僧和僧兵将领。周友有“三奇和尚”的称号是因为他曾立过三次“奇功”(明代永乐以后,军功分为三等,即奇功、首功、次功),可见其英勇善战。周友另外还因武艺高强超被敕名为“天下对手,教会武僧”。他广传少林武功,有僧俗弟子一千多人,分布在四省几十个州县。

石敬岩

石电,字敬岩,生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传身长赤髯,性鲁重诺,侠肝义胆,在军中任武师多年,身经百战,多有战功。石敬岩年轻时曾受教于文武通才,东林学派的牛人耿橘学剑法和刀术。后随少林洪纪学习棍法,随少林僧刘德长学枪法。

石敬岩的武艺以枪法为核心,兼及刀法(双刀、倭刀),都是临阵实用的军旅武艺。石敬岩教人习枪,最重戳、革二法。石敬岩的枪法朴实无华,极具实战价值,在明朝诸多枪法名家中独树一帜,被称为石家枪,在当时影响很大。《手臂录》的作者吴殳就是石敬岩的弟子,据说:“敬岩木枪长九尺七寸,根大盈把,尖径半寸,腰劲如铁,重需十斤。”“两腕封闭,阴阳互转,百法藏于其中,神妙莫测”‘。

不过石敬岩最为知名的事迹还是以宗师之力参军,勇猛无匹,敌人万箭齐发,终被敌箭射中身亡,从而提醒武术界,个人战力再牛,在战场上也不是无敌的。

再看一下武当背景的几位知名人物,张三丰就不说了,大家感兴趣可以翻翻我之前写的张三丰的文章:
张松溪

根据史料记载,张松溪是明朝嘉靖年间人,张松溪师从孙十三老,并自称是武当派的传人,传武当山太极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为张松溪,北派为王宗岳,张松溪吸收了多家拳术之精华,形成了松溪派拳法,随后便创立了松溪派内家拳,从而名声大震。张松溪拳法以技击为旨要,追求随曲就伸,在原三字秘诀的基础上创立了“勤、紧、径、敬、切”五字秘诀,在当时内家拳中以松溪派为最正宗,因而被张松溪称为明朝第一高手。

据载松溪为人,恂恂如儒者,遇人恭谨,身若不胜衣;人求其术,辄逊谢避去。时少林僧以拳勇名天下。值倭乱,当事召僧击倭。有僧七十辈,闻松溪名,至鄞求见。松溪避匿不出。少年怂恿之,试一往。见诸僧方校技酒楼上,忽失笑。僧知其为松溪也,遂求试。松溪曰:必欲试者,须召里正约,死无所闻。许之。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跃来蹴。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飞丸陨空,堕重楼下,几死。众僧始骇服。

张松溪授徒三四人,以四明之叶近泉得真传,叶又将此艺带回四明,其高足有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其中单思南传王征南,王传黄百家,至此,与《王征南墓志铭》及清初武林概况相合。

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将门之后,自幼随父习武。明嘉靖二十八年武举,历任参将、都指挥使、副总兵、总兵、太子太保、左都督加封少保等官职。从戎终身,南平倭寇,北御鞑靼,屡建奇功。
在长期的抗倭实战中,戚继光写出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著作。《纪效新书》包括了阵法、长兵、短兵、拳经、射法等十四篇章。其中《拳经》专篇,以拳为先,拳为基础,并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绘之以图,注之以诀,以启后学,对后世影响很大。《斡城录》中对戚继光三十二势长拳有记载:“戚继光法内家拳,取宋太祖长拳、通臂拳合为一艺”。戚继光长拳三十二势同时还融合了张松溪内家拳的手法和身法,从某种角度讲,戚继光是融合多家拳法服务于实战格斗的先河人物,此举意义非常重大。

王征南

明末著名武术家、剑术家,武当真武松溪派传人,师承张松溪,与黄宗羲为明朝近代文武代表,有文有黄宗羲,武有王征南之说!王征南下世的当年,一代文宗黄宗羲就给他写了墓志铭,在中国武术史上,首次提出:“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这里谁也想不到,一个文坛宗师,给武术定名,并影响了几百年,有意思!

王征南之后,他的弟子黄百家(黄宗羲第三子)其著《内家拳法》和《王征南先生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王征南的内家拳法。其功理和功法和“五不传”的择徒原则,大都与太极拳相同。王征南之后南派太极拳还传到南京、四川等地,出现了一大批武林高手。黄百家后收弟子甘凤池,是清代著名侠客。

4 内外生三,三生万物

大家都知道,中华武术有七大个拳系:

少林拳系,以河南、山东、河北为中心
武当拳系,以湖北、江苏、四川为中心
峨眉拳系,以四川为中心
南拳拳系,以福建、广东为中心
形意拳系,以山西、河北、河南为中心
太极拳系,以河南、北京为中心
八卦拳系,以北京为中心

其中,少林始于北魏,峨眉则不可考,但明朝以来,创建武当、扬名少林,为武林体系构建了内外两个参照系,并以之为基础,开枝散叶,大大促进了中华武术的发展,虽说南拳、形意、太极、八卦在明末清初方才诞生,但正如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而生三、三生万物,自明朝少林、武当定鼎中华武统后,诸家武理武技均受其影响,虽有变化发展,但追根溯源,又回到了天下武功出少林、出武当的窠臼。所以,明朝武林形成的武术格局,奠定了满清、民国绚烂多彩的武术的主基调。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见证精彩,传承精神,希望中华武术激励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奋发图强,搏出一个好未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542评论 6 50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822评论 3 3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912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449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500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370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93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074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505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722评论 3 33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841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569评论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168评论 3 32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783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18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962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781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明朝有两位军事家和武道宗师,便是戚继光和俞大猷。这两人在当时被称为“戚虎俞龙”,说他们“杀贼如土”,端的是赫赫有名...
    鷺風阅读 1,880评论 1 3
  • 华夏武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数不尽的武学宗师武学宗师,不是武术大师,不是武术宗师,...
    禹音阅读 1,013评论 0 1
  • ——记丰都武当流通门武学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凌召 文/代磊 初识凌召,是在丰都的“桃花岛”。 这里树...
    代三文阅读 1,420评论 1 1
  • 谜一样的少林功夫起源! 1928年,在张之江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南京成立了中国武术的最高学府“中央国术馆”。中央国...
    释延尊阅读 1,080评论 0 3
  •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
    遥小吧阅读 91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