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论语·宪问篇》第34章: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有个人问孔子:“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我理解的是,如果别人对你心存怨恨、故意排挤你,那么你只需在不伤害他的前提下随心所欲就好,不必顾忌什么,可以直接表达出自己的喜欢与不喜欢。如果别人对你亲切友好,帮助你、提携你、指点你、与你好好相处,那你便要同等甚至加倍地回报对方、对对方好,这也就是投桃报李了。
这让我想起,从小,父母和学校老师都告诉我,要“以德报怨”,任何时候“吃亏是福”等等,可是小小的我,很不能理解,也很不服气,可是奈何力量微小无力反抗,只能表面应承着,实则心口不一,偶尔也会为此纠结。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看了一些书,听了一些事,能理解以德报怨背后的含义了,尤其了看到很多反面的事例,有些人因为“以直报怨”而引来很不好的后果,甚至是为此付出了生命,然而我虽同意这观点,可是却也知道我暂时做不到,只能心向往之。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试着接纳自己,我目前能做到的就是投桃报李,还做不到“以直报怨”,遇到对我心存怨恨、故意排挤我的,大不了我就离开,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说到底,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把选择权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
这么说来,我认为,无论是“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只要自己选择地,自己想明白地就好,无论如何,在不主动先去伤害别人的情况下,一定要先照顾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