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风靡50年的经济学经典著作共计128万字,字斟句酌,一字千金。不奢望能用三言两句窥见其精髓,只是做粗浅的梳理,方便后续的进一步学习。
一、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背景
1776年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国富论》问世,1848年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论证和阐述的是“看不见的手”原理;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将“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同”边际效用理论整合成一起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折衷体系。1948年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堪称经济学教科书里程碑式的著作。
二、辅助知识体系
萨穆尔森希望让“沉闷的经济学”变成激动人心的学科,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即使是很一般的经济学图表也重新进行了设计。不但语言幽默易懂,还给出了大量的获取参考数据的途径及权威且免费的网站。f附录的专业术语表,也能够很快速的进行名词的查阅。
三、核心知识体系框架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讨论的双重主题是稀缺与效率。
1、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关于单个企业消费者与市场到行为研究。从分析产品市场开始,考察了消费需求的决定因素,企业的决策机制,以及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价格与利润如何有效的配置,稀缺的经济资源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考虑了,在垄断者或其他形式的不完全竞争者,支配某一行业时所出现的市场不灵等问题,最后,也研究了要素市场和在现代混合经济中的政府功能问题。
2、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将整个经济运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所考察的是同时影响众多企业消费者,和工人的因素,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产品的价格、数量和市场。宏观经济学以两大核心命题,为主要线索,一个是商业周期,也就是产出就业,和价格的短期波动,另外一个是经济增长,也就是产出和生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3、金融经济学与货币经济学
通过对金融市场和货币的特殊形态的重新阐述,将货币经济学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金融舞台,并使之与中央银行的讨论相辅相成,进而探讨了货币在商业周期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四、争议点
1、由于总是着眼于短期总需求,《经济学》低估了探讨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的重要性。
2、在实质上把经济学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当社会的经济资源达到充分就业时,宏观理论便能够适用。在另一个部分当社会的资源达到充分就业时,微观理论就发生作用。宏观的变化必须以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为基础,经济学只有一套,而非两套。
3、如何解释金融风暴是一种什么样的新型危机?贸易逆差、汇率走弱,乃至油价畸高,为什麽能够同强势增长的经济并行不悖?如何解释“转轨经济学”?如何阐述“国际宏观经济学”?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崛起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经济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