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聊一聊曾国藩。
第一次听到曾国藩这个名字,是在大学里,我们的管理学老师给我们放了一段有关他的视频,但我当时对他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因为曾学过历史,一直认为他是清朝的一个卖国贼,我不喜欢他,所以也不想去深入地了解他。
直到今年春节,我才知道,原来我错怪他了。
(一个人的傲慢与偏见,往往会使她蒙蔽双眼)
大年初一那天,我看哥哥捧着平板电脑,专心致志地看着什么,我便问他,他说在看电子书——《曾国藩传》,快看完了。我问他好看吗?看完后有何收获,他说挺有意思的,你知道曾国藩的过人之处在哪里吗?
我摇了摇头。
他有一个天天写日记反思的好习惯。
我就想,写日记,没啥了不起的呀,我也喜欢写日记,但是要做到像他天天都写,而且还把自己写的日记拿给别人看,监督他并指出他的毛病,臣妾做不到啊。
于是我开始对曾国藩有了一点兴趣。但是还是不太浓厚。
为什么?
因为哥哥订阅的那本曾国藩传有一百多万字,初六他就要带着平板电脑一起去外地上班了,一听这么多字,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看完,我就头大的不行。
差点又和曾国藩擦肩而过。
所幸的是,我看见我的班长杨颖最近也在读人物传记丛书,还分享了一本她最近读的褚(chu)时健传,她立志要读100本人物传记,因为她觉得要想更好地认识自己,读人物传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对于班长的见解,我深表赞同。
于是,我下定决心开始我的人物传记之旅,今年的目标是了解50个人。
那么,第一本,就先从曾国藩开始。
对曾国藩的偏见,在我听完曾国藩传的十节课后,有了新的改观。
了解一个人,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
至于曾国藩这传奇的一生,我在这里就不给大家剧透了,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这个里边,免费听书。
初六那天,我用一上午的时间听完了这十节课。
曾国藩不是一个资质很高的人,他起点很低,而且一开始也有一堆的坏毛病,身体素质也很差,那么他是如何抵达一个很高的位置呢?这离不开他的好习惯——写反思日记。
他写日记,不仅仅是简单地写写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更重要的是他的反思与改进。他还经常把自己写的日记交给自己的好友看,以便达到监督的目的,并让他们直言不讳的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我觉得这点特别好,因为人往往很难看到自己的错误,总是热衷于挑别人的毛病。当别人说自己不好时,心里会很难受,不喜欢听别人说自己的坏话,都喜欢听好听的。而曾国藩则不同,他喜欢听别人说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他才能防微杜渐,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
曾国藩在30岁时,曾立志做圣人,给自己列下了十二条做人的规矩:
一是整齐严肃,做事专心;
二是每天早起,绝不赖床;
三是每天静坐一个小时,不要天天处于浮躁状态,被事务牵着走;
四是读书不二,不读完这本书,绝不摸下一本;
五是每天读史十页;
六是谨言,时时警惕不乱说话,每句话都要慎重;
七是养气;
八是保身,节制欲望;
九是每天记笔记;
十是每月写几首诗、几篇文章;
十一是每天练半小时的字;
十二是夜不出门,天黑了就不要出门找朋友瞎玩。
我觉得他这个规矩也适用于我,我把他的浓缩了一下,变成我自己的日训十则:
一是整齐严肃,做事专心;(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专心致志,感受当下的力量)
二是每天早睡早起,绝不赖床;
三是每天晚上睡前静坐半小时,写日记反思自己,不要天天处于浮躁状态,被事务牵着走;
四是读书不二,不读完这本书,绝不摸下一本;(贪多嚼不烂)
五是每天读史十页;《史记》
六是谨言,时时警惕不乱说话,每句话都要慎重(因为祸从口出);
七是健身养气;
八是保身,节制欲望;
九是每天练半小时的字画;
十是每月写几首诗、几篇文章;
他把自己一生为人处世之道归结为四个字:不嫉不求(克制自己的嫉妒心和贪求心)。
今天我开始执行,从整体来看还不错,但是对于时间的把控上还是有些不足。
继续加油!向圣贤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