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或许我会羡慕别人在咖啡庄园里的时光,一杯一盏咖啡,随微凉微风吹过树梢,拂过发梢,便觉落日余晖,夕阳无限,日月悠长。
以前我不太喜欢喝咖啡,可能是受茶文化的影响,或者是对咖啡这个“舶来品”的“鄙视”,更或是对西方文化的“排斥”和“反感”,所以从未与咖啡之间产生“共情”。
念书时,记忆中的咖啡,是速溶咖啡或者咖啡粉,黑白的粉末,直接加上热水,就可以直接饮用,甜甜的、苦苦的;而那时的咖啡只是为让书桌角落无数碳素笔划过草纸,翻得泛黄的笔记,无数难熬的日日夜夜的奋笔疾书的我,赢来得苦尽甘来。
后来对咖啡,也仅限于速溶咖啡“提神神器””加班神器”的功能;也从未仔细地用“心”用“情”,去体验咖啡的浓郁、酸质、风味、口感、余韵和平衡。
如果不是“闯入”松山1887咖啡庄园,也许我与咖啡的“邂逅”将擦肩而过。进入庄园的第一印象就是“正在装修的工业风”。青砖红墙、绿色的草地,咖啡树围满花园、震撼的玻璃栈道、空中走廊、空中观景台和空中会客厅,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走上空中观景台,好像于松山之巅,方见大河涛涛;坐落空中会客厅,好像于咖啡之上,更觉回味甘长。
走在空中走廊,置身于巍巍松山下,1944年滇西大反攻在这里拉开序幕,那是滇西抗战的第一场完胜,你会不经感叹“青山有幸埋忠骨,马革何须裹尸还。”,或是品读龙陵咖啡的百年历史,感受咖啡的种植及文化,感悟
“来松山 品一杯 胜利的咖啡 爱国的咖啡 和平的咖啡”。
而真正粗浅“理解”咖啡是缘于“松山杯咖农创意冲煮赛”,方才知道水的温度、冲泡时间、冲泡方法和咖啡多少是可以改变咖啡的味道酸质、风味、口感、余韵和平衡。在老同学的怂恿下,我“恬不知耻”和选手们“祈要”“杯测”剩余的咖啡,而他们也毫不吝啬倒给我,经过无数杯咖啡的品尝,真正理解同样的咖啡不同的选手,却有不同的冲煮味道。
晚上回家,我迅速网购买了一套咖啡器皿,将准备开始尝试自己冲泡咖啡。可能是我渐渐地喜欢闻咖啡豆烘焙熟的味道,那种气味“烀香烀香的”有一股焦糖和巧克力味道,余韵悠长,释放出醉人的香气,沁人心扉,使人精神抖擞,那一刻,仿佛嗅到馥郁香气。我与庄园相遇,缘于“工作”,却在这里相遇一份美好,收获一份情感,而它却教会我,于舌尖上,体验咖啡的浓郁、酸质、风味、口感、余韵和平衡。
相遇是美好,有太多的话想说,但不知何处说起,不如冲煮一杯咖啡,与妻子闲坐在阳台,品咖啡的浓烈清酸,闭目养神,你我不负遇见。
于2024年9月24日散文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