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受惠于工作,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会议,见到了更先进的设备,更高端的技术,与此同时,也有了这样的感慨:
一面冰山,一面火焰
说的是实体经济与线上经济。
实体经济还是很冰冷,这是从会议上发现的,跟同行的人一起聊天,都谈到了这个。往年这样的会议,参会人员规模起码在七八千,而今年三千都是一关。
实体经济下行,所以更少人关注技术与设备的升级,更不愿意参加这样的会议,毕竟参加会议的成本也是一笔开销。
自己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从所听所见也能察觉这样的变化,因为人数的变少,销售甚至都没太多动力讲很多,最多自己上前询问时才应答几句。
当然,我的感受更多的还是放在自己身上。
会议上我的主要任务是讲解一些工作上的东西,算是讲演,重点在讲,关键在于前期准备。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好像我搞反了,变成了战略上重视,战术上藐视,导致上台讲的效果比较差(这是我的感受),台面上也不像别人表现得那么随意,感觉他们都很自然流畅,而我却还很生硬,大部分时间脑子里都是空白,对着PPT在说话,也没有与台下的人有过互动。
对于演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回想一下,更多的关键还是在准备过程,准备越充分,你才会越从容,而这一块,自己准备得总是不够充分。
也是在回程同一天,今天参加的考试出了成绩,查了查,还是没过。
想了想,还是准备得不够充分。
总有一些重要的事,需要提前准备提前做,好像这方面自己总是做得不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去了成都,见到了@贺爱席 班长,个子高高,廋廋的男生。
虽然第一次见面,但是却没有丝毫的拘束存在,仿佛本该如此,也仿佛认识了许久一样。
聊了很多,得到的很重要的一个点是:有目标很重要。
就像@贺爱席 班长,每一年都有不同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每天的生活也会充满激情与热情,就像那句话说的,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再回想自己,基本上就是随大流,大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用笑来老师的话说,就是凑热闹的心态。
明知道这样不好,却很难改变,原因在哪呢?
用陈海贤老师的话说就是,你是之前所有你的集合,历史上的你造就了现在的你,过去的经验太过牢靠,所以才改变很困难。
不破不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本周学得一个新的思路。
做对的事情,看起来是一句废话,但却极难做到。
做对的事情有两层含义。
1.必然正确的事情,就要毫不犹豫地全情投入,比如读书,锻炼身体。任何时候做都不会错,不会晚,不嫌多。
2.做那些你真正懂的事情。
本质上,没人是靠预测来取胜的,那些早早买了茅台并坚持拿住的,大多是因为他们懂了。
这就是价值投资的精髓。否则段永平无法持有网易到100多倍。
假如你看对了某件事情,时光并不计较你是否看准了时间,知道一件事情注定会发生,比知道一件事情何时发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