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边有这么一个说法:当在马路上撞到动物时,就掏出一元银币从车窗扔出去,什么话也不要说,意思就是花钱把这条命买下来了。
起初刚听说这个说法的时候我嗤之以鼻,认为什么狗屁道理,撞到小动物难道不应该下车看看情况吗?退一步说难道就不能在撞之前就注意观察避让吗?
直到后来我自己开车了,有一次凌晨四点我一个人开车在国道上,前后可见范围内都没有车,这时突然一个黄色的体型和家兔那么大的动物冲到我车跟前,随后砰的一声和车头撞了,当时车速应该是在80左右,所以不管那是个什么动物应该是一声没吭的死了。
紧接着我睡意全无,屏住呼吸听着后轮咯噔的一声压过,虽然随后我踩了刹车把速度降到很慢,但环顾四周荒郊野外漆黑一片仍是没有勇气下车查看一下,不知道当时出于什么心理,接着我加速离开。
在开了一段路之后才想起那个往车窗外抛一元硬币的说法,但翻遍全身也没找到,于是在随后的那一段路就充满了负罪感,于是也就懂了为什么有这么一个丢硬币的说法,其实丢硬币的目的不是买下那条命,而应该是补偿那份罪恶感。
今年过年期间来回路上行程大概900公里,基本上都是走的高速,一路上看见不下十次“车祸”,每一个都是那么的血肉模糊,说实话看了相当恶心,但更多的是触动,就像是心被狠狠的扎了一下似得。
它们不久之前也是活蹦乱跳的一只只,也许是出窝找东西吃,也许是找着东西了回窝喂幼崽,但随着砰的一声,甚至都不会有人为它们刹一下车,它们就倒下了,而后被后面的车一次又一次的碾压,直到支离破碎,血肉横飞。
当车一闪而过的时候我什么也做不了,甚至连它们是猫是狗是兔子还是别的什么小动物都不知道,只能依稀记着毛皮的颜色...白色的最多,黄色的次之,而黑白相间和黄白相间的少。
有人拿命运定数来安慰自己这些小动物就该有这么一难,但有些人就拿出实际行动让这些小动物发挥了一下余热。
比如拿出时间金钱精力给小动物的尸体做美容拍写真的(当然是外国人)——澳大利亚女摄影师 Marian Drew在她的作品集《静物——澳洲篇》中专门改良拍摄了一组死于公路上的野生动物的照片。
拍的确实很美,也能看出作者在“改良”上也下了很大功夫,但就像那句不曾在深夜里痛苦不足以道人生一样,没看过路上那一堆堆粉红色肉泥也不足以道现实的残忍。
除了给公路上的动物遗体美容完拍写真的还有碰见动物尸体就捡回来焖烧煎炸吃的(当然也是外国人)——英国78岁的老头安特·波伊本身是个生物学家,不知是不是学生物学的就有了这样一个癖好。
猛地一看很诱人,但一想到是被车撞死的动物做的又有点怪怪的,但但再仔细一想其实也没什么,毕竟也没有做的不对的地方,甚至这种吃法还和素食主义以及和尚的理念不谋而合——本来就是被车撞死了,捡回来再加工一下就不涉及“杀生”了。
上面说的统统都是事后诸葛亮,因为总是等事故发生了才去思考,那为什么不在小动物冲到车前就把它拦住呢?我猜这个问题动物保护协会应该想的比我们更多,只是因为很多不可控因素比如动物的天性等等这个问题解决的非常缓慢,更可悲的是也只能非常缓慢。
也许很多人还会问,你说在公路上看见那么多小动物的尸体,但我平时在路上没看见几只啊?
这个问题很简单,首先由于过年这段时间假期跨度太长,道路维护工人也处在假期中所以没有及时的打扫,其次就是过年这段时间天气还是比较冷,动物外出觅食也比较频繁。因此,平时看不见并不代表没有,是因为道路养护工人的勤劳而已。
说了这么多,我们到底能做点什么?想来想去其实什么也做不了,在车里多准备几个硬币?自欺欺人罢了,也许买的不是那条鲜活的生命,而是当时的负罪感吧。
仔细听,砰砰声似乎不绝于耳,每时每刻都会有小动物命丧车轮,有的在哀嚎有的转瞬即逝,能做什么呢?想来想去,也许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对身边的小动物好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