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酸汤子——满满都是家的味道

11624d8f573_meitu_1.jpg

每一个地区的美食,都带着浓浓的地方特色,既反映了当地的物产风情,又反映出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
过去,东北人家以玉米为主食,主要食用方法便是蒸玉米饼子、窝窝头、玉米面粥了。可是那时工艺不佳,粗粗的玉米面实在是难以下咽,于是,勤劳智慧的人们就发明了煎饼、酸汤子等美食。
酸汤子,又叫汤子、馇子、搁豆子,是东北满族传统美食,制作过程极为复杂。先是把玉米加工成大碴子,去皮去脐,放到缸里用清水浸泡,每隔四五天换水一次,浸泡一个月左右,这样泡出的汤子面才会更加柔韧顺滑。
泡好后的碴子用水磨加工,用细布过滤出粗粒,将米浆再放入缸中发酵,至微有酸味即成汤子面。人们将其团成一个个面团,可以冷冻存放,随吃随做。
汤子又叫勤快饭,意即只有勤劳的人家才能吃上。 我的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所以,每年秋末都会发酵汤子面,然后给我们做汤子。
汤子又叫作揖饭。过去,东北人家灶台上都贴着灶神,攥汤子的动作就好像在向灶神作揖一样。大锅里的水翻滚着,母亲手指戴着汤子套,两手交握,向锅中挤汤条。这是最需要技巧的,力气轻了、速度慢了,都只能得到短短的一小段。母亲的动作如行云流水,那一条浅黄色的汤条在锅中能绕好几圈,直到手中的面用完方结束,我总是在旁边看的如醉如痴。多年过去,那汤子的味道却从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去。
今天,同事杨大姐要为我们做汤子吃,我们一下子留下了十几个人,可见汤子对大家的诱惑力有多大。


DSC02703.JPG

找一家熟识的有铁锅的农家菜馆。冰冻的汤子面三团,是农村亲戚送的。解冻后加点水活均匀。


DSC02705.JPG

将汤子面拍成饼状。
DSC02706.JPG

将面饼放入锅中沸腾的水中,煮至六成熟捞出。这个环节很重要,过轻或过重都会影响汤子的口感。
DSC02712.JPG

再次将面饼活均匀。这时颜色已经比较漂亮了。
DSC02716.JPG

选择合适的汤子套。过去只有铁质的单孔汤子套,由于难度较大,现在人会用的不多。如今演变出塑料双孔、铁质多孔。大多数人会选用铁质六孔的,使用方便,速度快。
11624d8f573_meitu_2.jpg

重头戏开始了!杨大姐压面的时候那也是驾轻就熟,潇洒自如!
DSC02752.JPG

来张杨大姐的特写!


DSC02738.JPG

待到汤条全部浮上水面,颜色也由淡黄变为金黄,便可以出锅了。
DSC02732.JPG

汤子最简单的吃法就是原汤配上鸡蛋酱和老虎菜,原滋原味。
DSC02750_meitu_3.jpg

简单的才是最美的。
DSC02758.JPG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的老家在东北黑龙江,那里幅员辽阔,物产丰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人的性格粗狂豪放,在吃的方面也喜欢大口吃肉,...
    李丽华_8787阅读 2,053评论 0 1
  • 桓仁美食酸汤子 王华 虽然岁月如梭,几乎所有人对...
    王华_3533阅读 882评论 1 1
  • 果先生问我为什么选“弃”这个字。 我回答说:“与你有关!” 果先生不解。 我对着他微笑。 古人画图造字,对意义的表...
    游夏阅读 1,400评论 13 11
  • 各位书友好!这算是一封来自远方的来信,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请述得到诸位的认可并于此与大家相识,共同分享人生的心得...
    The_Riddle阅读 217评论 0 1
  • 王家闺秀游灯会, 巧笑美目迷众生。 琳琅一身胜明月, 大块文章似清风。 王家才女暗香去, 我等寻她千百度。 爱慕何...
    此号已弃_8899阅读 209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