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恰巧练满太极两年零一个月。然而至今为止,身边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年纪轻轻就在打太极。很多人对太极抱着固有的偏见,也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和刚入大学时的我一样。大一的时候,国标杨氏太极是体育考试的内容之一,所有人都为了完成任务而打起了太极。那时的我也和很多同学一样,以为太极只是一种健身操,而且是老年人的健身操,老人家打打就行。而我是幸运的,机缘巧合,舍友刘文康在师父这里拜师了,天天勤加练习,旅行的时候在景点摆拳架留念,还经常在宿舍和我们练习采手,这一切让我感到非常新奇。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他一个人在礼仪广场的高台上打拳,天大地大,他一个人站在舞台中央,缓缓地打着拳,十分有范儿,一切显得十分安详宁静。当时我就被迷住了,于是之后不久便随他一起去场馆练拳。
学拳不久我就了解了“太极操”和太极拳的区别,师父给我们演示了太极拳击技的基本手法,迎着拳半身躲半身攻,使得拳路变短从而让人措手不及。此外师父便给我们演示了听劲,无论我怎么推拉师父,他都能轻易的避开,而且轻轻一拍就能让我倒下。这都让我感到太极拳十分神奇,从而更加想好好学。然而我记性并不算好,刚学拳的时候总是忘,也顾不得动作的好坏,只顾着打拳的套路。因为每次来总是忘动作,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有些对不起师父,也就很少向师父请教,就只能和师兄师姐们一起练习。那时大家的水平也都差不多,浑水摸鱼,虽然进步的慢但也算是其乐融融。有一天中午,天气不错,我一个人去情人坑打拳。打着打着,明明是在运动,可世界变得越发安静。微风徐徐拂过身体,树叶沙沙作响,有鸟鸣叫着飞过,阳光晒在身上暖暖的。我好像体验到了一种宁静的感觉。动作自然而然就慢了下来,身体也不再像开始学的时候那样关节咔咔作响。我一点点体味着这份宁静,慢悠悠的打着拳。从那之后,师父说我打的开始有模有样了,那也应该是初次体味到了放松宁静的感觉吧。
然而学拳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我学拳之前膝盖就受过伤,学了半年太极之后病情并没有好转,反而打完拳之后还会更疼。一开始疼痛可以接受就没有太在意,直到一段时间之后天气转冷疼痛爆发出来才觉得有问题。膝盖的伤痛不好养,而且会影响很多日常生活活动。待伤痛恢复的好了一些以后,我开始慢慢的打拳,一招一招的检查,经过师傅的提点下,我发现问题主要是出在膝盖与脚尖没对齐导致的。找到问题以后我就对症下药,特别注意脚尖和膝盖的对齐,膝盖的疼痛也就慢慢好了。从此我也愈发注意打拳时身上的感觉,身体上的不舒服或者紧张的部位也及时去调整,渐渐得打的有感觉起来。
这些日子以来,总感觉自己在一点点进步。之前野马分鬃走不了多远,现在也能贴着地迈开腿了。之前我喜欢站桩,也曾听人说过站两年桩胜学两年拳的说法,便好奇师父为什么在训练中并不怎么强调站桩。师父告诉我,这套拳法便是一个活桩,每一个动作都要沉肩坠肘松胯微蹲。之后我便瞬间领悟到之前的拳打的僵了,应该放松一些。而最近,能专注身体感受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打拳的时候也越发觉得安静,好几次都能感受到背部的肉升降,有时候也能慢慢感受力从脚往上的传导,感觉对自己身上所有肌肉的控制里都增强了不少。不仅如此,太极拳还影响了我的性格,让我变得更加从容不迫,做事也更能沉下心来。这都要感谢师父和太极拳!我想,太极将会是我一生的爱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