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的一则广告又在网上引起的大家的热议。配音的臧鸿飞,窸窸窣窣的叮咛着生存的不易,碎片化的文字勾勒出了一个大城市的白领形象。这种拳拳到肉的代入感,让身在其中的人大呼过瘾。但从广告的效应来看,这无疑是成功的,在广泛吸引了网络热点的同时,带给了精准分割的用户群体以强烈的感受。
窥某人亦是认真品读了几遍文案,不能说感同身受,但也有些细细微微的感触。
尽管我还能感到愤怒,但它却真实的渐渐离我远去。
“你不必在本子上记录,大部分会议是在浪费时间,你不必假装殷勤一直记录。你不必总是笑,不必每一条微信都回复,不必处处点赞。”
可能愿意写上几笔的人都会有些精神上的特质,我在学生时期就暴露出了狂暴的本色,自己一方面不愿放弃学业,一方面又在努力做着所有坏孩子喜欢标榜的事情。我想我的青春应该是热血的,因为我确实三天两头的会流上一些。那时候的争斗没有来由,或许就是体内荷尔蒙的宣泄途径吧。但毕业后的一切就都变了,我在家人的期望中,来到了体制内安逸的环境中,近十年的工作经历不能说没有接受锻炼,但是成长的方向确实和我原先设想略有不同。原来我以为我可以一直一直的愤怒下去,可以现在看来,我也能心安理得地看着年轻人飞蛾扑火、晕头转向,同时开心的暗语一句“傻X”了。人们总是觉得他们是慢慢变老的,我想我应该一瞬间变老的,或许就是就是那个将简历中个人特质的“有冲劲”换成了“有耐性”的时候。剩余的愤怒对于我来说就像火种,我得好好的保护它,用来温暖我还要面对的半个世纪。
尽管我还能找到目标,但它已咂摸不出当时的味道。
“你不必改变自己。 不必相信一万小时定律,不必读成功学,不必加入高管群。不必为成为第二个什么人。”
以前我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现在我也知道,但是好像这两者之前没有了一点联系。我之前学习的东西都是奇怪的,因为我只在乎在别人眼里是不是牛逼,而现在我的学习只关乎升职加薪;之前的旅行只关心前途有没有新友和老酒,我们相遇欢笑很少睡觉,似乎所有的故事都要在一夜说完,而现在的我也学会了在无人惊扰的酒店偷闲放空几日。包括对女孩的品味其实也慢慢的产生了变化,之前喜欢忧郁的这样可以般配我的成熟,现在喜欢明艳的这样可以延缓我的衰老;之前总是用一些的物化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进度、考察对方尚存的价值,现在其实更喜欢在不远不近处静静的观望,害怕稍不小心打破了其中的平衡。平心而论,这些改变有好有坏,但同样的词语在之前与现在的语境中确已难以咂摸出同样的味道。
小小总结:其实我们不想成功,我们的努力不过是因为畏惧失败。然而真正残酷的是,我们喜欢的不会一直喜欢、我们厌恶的也不会一直厌恶,慢慢变成当时自己最讨厌的人说起很傻,但事实可能就是这样。去做自己真正不会后悔的事情吧,十年后的你绝不会完成现在的梦想。所以,还是善待年少无知的自己吧。
笔墨行佛事,悲颜书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