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是什么?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大多数人的理解就是利益的交换。现实也从侧面反应出一个人的精神高度。现实在潜意识里基本等同于“庸俗”,可又不想被别人认为自己太“庸俗”,于是就借用这么一个中性的词语“现实”。
它实质上是一种物质主义的生活态度,物质利益在他们心中就是生活目的和乐趣。他们生活的全部目的就是“物质”两字。恋爱期间的男人经常说女人“现实”,太注重物质利益了,而女方也怒怼男人“说女人现实是因为你没有实力。”这样的评论时常见端于各个媒体,也经常会被同样遭遇的人挂在嘴边向别人述说自己的经历。
说起现实,不由得提到那个的典故“我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笑”。说这话的女人现在过的如何我们不关心,我们只是惊讶于她的直白和对物资的贪婪。她的话经媒体报道后,回击她的是骂声一片,人们在口诛笔伐的同时也会进行道德良知的反思。
相比于那个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笑”的女孩,云南某高校一女生在和某中年男子聊天记录的内容更雷人“相比之下,我宁愿在劳斯莱斯上,被X得披头散发!”
只能说没有最雷人,只有更雷人。没有最恶心,只有更恶心。
这个年轻女生最后自报校名和电话联系方式后,被一辆劳斯莱斯接走了。留给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年轻人越来越不相信“努力改变命运”?而女生则是“宝马女”,多年的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劳斯莱斯面前不堪一击,她们选择了垂手可得的奢侈?而这仅需要她们轻轻地分开自己的玉腿。
许多公众号不停的叫嚣“有钱了了不起啊?”可不少的回复就是“有钱就是任性!”
现实是好看的女孩自带烧钱属性,这个属性远大于劳斯莱斯每日的加油费。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畸形的关系里窒息,而这个时代的悲哀,逐渐成为她们自己的悲哀。
有关道德,伦理,现实,传统价值观的东西,谈的人都不愿意在谈下去了,在喷涌而出的欲望面前,强调束缚类的是没有用的,在金钱引诱面前,不变节,不失去本来面貌,追寻传统价值观的人几乎绝迹于江湖。
劳斯莱斯很贵,相比于每天在淘宝和拼多多选购廉价商品的普通人来说是一辈子也买不起的商品,可哪个又想过父母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供养儿女读书的成本呢?当父母竭尽所能,把最好的一切都给我们时,我们付出的一切,不就是为了换取父母岁月长河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与其以后在父母的坟前忏悔流泪,不如回归人的本性。
设想下,当她说出“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笑”的话一刻后,她已经输的惨不忍睹,她再也回不到简单平静的生活了。有谁在只需要轻微放纵自己一下就可以获得巨大利益面前会痛苦的选择努力成长呢?
这个世界对男人很公平,而这个公平就体现在不论你是成年还是小时候,必须走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条路最可靠最踏实。最聪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人,他们不会选择走捷径,只会选择费力花时间堆砌的路艰难的走下去。
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努力成长,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现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已晚,她自救的力量在无尽的快乐逍遥中被耗尽了。
换成另外一种现实,这样的现实存在你我生活的周围,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无论是现实也好,还是作秀也罢。生活都会以另外一种姿态面对我们,用一种无声但有力量的语言诠释着现实。
前年年底的一次同学会上,多年没有联系的同学聚在一起。同学们纷纷述说着毕业后的自己的工作,家庭和孩子。只有她安静的听着别人简述自己的故事,她长的很漂亮,学生时代不乏追求者,她后来考入一所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市一所中学任教。
她在大学期间认识了他现在的老公。他老公相貌平平,不善言谈,更不喜交际,家庭条件不好。她好朋友曾经问她:“你条件这么好,怎么会选择这样一个人做老公?”
她回答:“我就喜欢他钻研问题时的专注。”
现在她老公是大学里最年轻的副教授,还是一个国家立项的科研带头人。两人至今还居住在老公学校里分配的一套单元房里。据说好几家私企开出不菲的价格请他老公,可他老公不为所动,而她也支持老公的选择。
“我最开心的就是一家三口在学校花园里散步。”她说。
这也是一种现实。现实就是对外界条件的一种态度,它来源于你对面前的外界环境诱惑的解读后的选择和摒弃。选择大于努力,首先必须是努力后达到某种高度时才具有的选择机会,这样的机会出现的前提是你必须付出过巨大的努力。那种未经努力就面对的选择往往预示着前途的不可预测性,是盲目和不负责任的。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的话就是看你在诱惑和利益面前的抉择态度,控制住自己的贪念你就把握住自己的一生,否则的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