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4岁孩子上八年级,现有两个月没有上学了,经过调整,孩子说心里边接受了学校但就是迈不出那一步,家长和孩子商量了两套方案,一是转学二是留校退级
梳理问题:孩子说出了方案但是没有说明问题,就好比主帅让去打仗只给出了两种方案,下边的士兵不知道军情,更不知道如何去执行是一样的,所以要先找出问题是前提,分析是为了更好的执行,不说明问题方案无从谈起(任何决策是要建立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
排兵布阵,分析现状,制定解决方案
院长:是什么原因让你不愿意去学校呢?
孩子:我不知道怎么说,不好表达(表达就像整理东西,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将信息梳理成串,孩子缺少这种能力,家长将了解到的信息行成脉络帮孩子理清思路,引导孩子说出了进而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院长:那现在我问你几个问题,咱两共同分析一下,可以吗?
孩子:可以
院长:在学校里看到老师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孩子:不是太高兴
院长:见到哪个老师最不高兴?
孩子:语文老师,他是班主任
院长:见到同学的时候高兴不?
孩子:大多数同学没事,就是有一个特别烦人
院长:他是不是老找你麻烦
孩子:不是,他是找全班同学麻烦,我们现在不理他,他也不理我们
院长:等于说咱不惹他,他也不惹咱?
孩子:是,就是感觉他挺烦的
院长:你看到书本。提到学习,烦不烦?你是什么感受
孩子:不烦,没什么感受,也没有不高兴
院长:如果调来一个特别好的语文老师,那个你烦的同学也转学走了,你去学校不?
孩子:不去
院长:这就说明你不去学校跟老师、同学没有太大关系,那你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让你心里不舒服的地方
孩子:没有了
院长:那你对自己满意吗?你觉得现在的你是你喜欢的自己吗?
孩子:还可以,不是很喜欢现在的自己
院长:你喜欢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可以跟叔叔说说吗?
孩子:成绩好,有很多朋友
院长:那你现在是不是成绩不好,朋友也不多?
孩子:成绩中上等,朋友还是比较多的
院长:你对现在你的成绩满意吗
孩子:不太满意
院长:你觉得自己有没有提高的空间
孩子:有
院长:那你觉得天天在家里待着有没有提高的空间?
孩子:没有
院长:那你这不是自找的吗?你现在朋友多吗?你两个月没有上学了,朋友没劝过你?
孩子:对,朋友多,他们劝了,但是不管用
院长:你觉得怎么劝你管用
孩子:我也不知道
(上边的对话有个关键点,抛出一些基于事实的信息,引导孩自己梳理出问题所在--孩子不上学跟老师、同学没有多大关系,引导孩子从内因上找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明确告诉孩子在家是提高不了成绩的)
院长总结:你虽然不喜欢那个班主任,但不至于厌恶他;班里那个让人烦的同学,也没有让你厌恶的程度;你虽然对自己不太满意,但不是在成绩方面。你现在朋友比较多,这是让你比较开心的事,但是他们劝你上学,你觉得是白费功夫。你从心理上讲还是愿意上学的。
家长支持,激发行动力
行动力指愿意不断地去学习、思考,养成喜欢和动机,进而获得导致成功结果的行为能力。家长要学会具备沟通和引导的能力,让孩子具备去上学的行为能力,先带孩子走出家门,往学校的方向走,进入学校小卖部,走进课堂,一步步让孩子具备去上学的行为能力。
假如到了学校,同学问“你前两月怎么没来啊”怎么回答?(别人抛出问题,可能不是善意的,如果不理不睬就是逃避问题,可能会激发他们更大的恶意,正确的做法去智慧的“怼人”)
同学:你咋两月没来上学呀
孩子:哇!你好关心我啊,谢谢你,我有事
同学:有啥事呀
孩子:我给你汇报汇报,你能帮我解决不?
“收拾”人并不是以暴力的方式发起挑衅,而是要现在智慧的角度,保护自己的行为,既不让自己跟别人发起冲突,又解决了问题。
关于转学或留校退级问题,是愿意回到原来的学校持续不断地前进,还是愿意转学到一个需要重新适应这一切的学校?如果转到一个不太好的学校,在遇到问题不开心的话准备怎么办?再转一次学?
院长不建议转学,原来新学校一切都要重新来,面对新老师、新同学、新环境,压力也会更大,如果回到原来的学校都是熟悉的,有问题就沟通,把注意力放到提高学习成绩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开心的事了。(专注自我,全力以赴提高自己)
院子给孩子总结:第一,按照前面沟通的方法,一步步走向学校;第二,教家长如何跟班主任沟通来实现孩子心中的想法;第三,别的同学议论你的时候,得按照前面的方法回他;第四,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以提高自己的成绩为主。就回你原来的学校原来的班级,全力以赴的去提高自己。
总结:现实生活中,孩子转学可能是家长发现问题后,实在无法解决之下的选择,因此往往忽略评估孩子到新学校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不提前和孩子打预防针,可能会导致以前的问题在新学校里继续出现。所以当孩子出现学习方面的问题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去找问题的根源,针对问题根源去制定改变的措施,转学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