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mily DONG 图 | 作者旅途中拍摄
全文约 4800 字 建议阅读时间 5 分钟
七天的时间,我回来了。
在中断日更的这一周,我放下书本,告别电子屏幕,远离都市喧嚣,南下云南和海南两省,尽情去体验美景美食和那些放慢下来的时光去了。你们呢,各位小伙伴们过的好吗?
这一周过得很快乐,不仅仅是因为享受了尽收眼底的美景和品尝到了各色美食,更多是因为终于可以不用绞尽脑汁地为每天的选题而感到焦虑和压力了。
这一周,虽然没能像往常一样每天需要完成的自定撰写任务,但丝毫没有减少对所感受到的人和事物的思考。
旅行途中遇见了一些令我感到触动的小人物和小事儿,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
01、航班延误不可控,但心态可控
航班延误是经常出门在外的人在路上历经的常态事件之一,如何面对路途中的突发事件,或者说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些不确定性事件,是我在这次路途中所经历和反思的事情之一。
(事情的经过)
行程中的第三天,原计划乘坐的于早晨8:20起飞的从腾冲前往海口的航班因为天气原因,被机场工作人员通知延误,起飞时间待定。
早晨六点起床赶往机场了,待办理完托运和安检手续后,一直在关注和等待航班起飞的消息。一等就是一上午的时间,直到中午十二点飞机才通知飞机可以起飞。
航班首先经由一小时的时间飞往昆明,然后转机飞往海口。由于前序航班的延误抵达昆明机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半,而原定转机的航班已于原定时间一点十分飞离昆明机场前往海口。因此,我也只好去找相关的航空公司办理延误证明和改签等一系列手续。
柜台前挤满了办理改签手续的乘客,由于之前飞机延误时间较长,柜台前排队等候办理手续的乘客大都纷纷不耐烦。原本应该排队依次办理的人群队伍,也因着急的心态随意围着挤着,时不时还出现一些“加三儿”的人,他们举着身份证和已经办理好的延误证明尽力伸向柜台里面,希望提前办理抢到最近起飞的航班的座位。
甚至还有些失去耐心的乘客在被工作人员告知不予以办理的消息后,抬高嗓门,摆出一副理论到底维护自身权益的阵势,指着工作人员声色俱厉地陈述着一二三等等的理由,发泄着不满情绪。一时间,柜台前老的小的男的女的都开始吆喝起来,指责起来,工作人员也一脸的无奈相。
看着眼前这些激动的人群,听着那些高声的嚷嚷,我不禁在想几声嚷嚷就可以改变的飞机延误已经既定的现实情况吗?就可以让工作人员忽略某些缺失的手续给予优惠手段消除浪费的时间已经造成的负面影响吗?就可以争取到已经满员的后续航班的座位了吗?
答案无可厚非,都是肯定的不能,而且,嚷嚷之后还是需要按照相关的手续一步步该怎样就怎样,所以这些在公众场合因为他方原因对错误的人员发泄负面情绪的人,更多需要的是学会弄清原因,面对现实,冷静处理才好。
(后记)
谁都不希望意外发生,谁都希望事情能够按照预想的进程顺利进行,可很多时候现实情况并不如愿,这时我们该如何去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是冷静思考后接受不确定性,还是让自己情绪起伏甚至发生冲突呢?
我想我们的回答大抵是一致的。但往往在面对实际情况时,难免还是会起心动念,盲目冲动。所以,很多时候,比如何处理事情更重要的是如何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学会先处理情绪,而后处理事情。
02、偶遇一位卖茶叶蛋的老人
云南腾冲的自然风光里值得前往的景点众多,其中一个自然风景区名为云峰山,这也是我此次旅行中的前往的景点之一。
早晨早早的抵达景点售票处,门票280元包含乘坐缆车的费用和参观费用。先给大家分享几张景区的自然风景图吧,此处的风景区已被开发的相对成熟。(如下图)
乘坐完缆车抵达临近山顶的一个道观庙,然后还需要步行爬上一段需要弯曲折回近十几次的转弯,而且近乎是九十度陡坡的台阶,才能抵达山顶。
就在下缆车后准备前往庙宇的一个转角处,我看到了一位正在用纸折叠一些不知道什么形状的老妇人。她看起来有六十多岁的样子,衣着朴素简单,肤色黝黑,双手粗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脚上穿了一双绿色的胶皮行军鞋——那种在我印象中只有贫困的农民和学校里军训时候才穿的鞋子。
她的小摊位前摆着一些简单的小零食在售,包装袋上的灰尘让食物显得有些脏脏的感觉。摊位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铜锅,里面混杂着一些类似草药和叶片熬制成的深色汤汁和许多鸡蛋。铜锅里的热气在不停的咕嘟着,铜锅下面冒着煤块燃烧后产生的青烟。这幅画面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出于歇歇脚的目的,我在老妇人的摊位面前停了下来,问了她几个问题,说了几句话。
“您好,我问您一下这山上的道观里有道士吗?”我也不知道如何称呼面前的这位老人,喊奶奶年龄她远远不够,喊大妈实在也不合适,考虑到本地的居民称呼或许和北方人不同,于是直接省略了称呼,问了问题。
“有的”。她抬起眼睛看着我,手里的折纸却没有停下。
“这道士的年龄最大的有多少岁了?”我接着问。
“目前最年长的有63岁了”,她回答说。
“您这个茶叶蛋怎么卖啊?”我指着她的铜锅问。
“2元一个,我这个是用我们本地的草药煮的鸡蛋,你可以尝尝。”她有些自豪得对我说,语气中满是真诚和朴实感。
我给了眼前这位老妇人一百元,对她说我先去上山参观一下,下山回来品尝她的鸡蛋。她说好好好,一定要回来吃,她起身来目送我的离开。
登顶的过程非常累,陡峭的坡度也让我有些恐惧感,双腿有几次因为无力抬起而只能用近乎爬的姿势继续向上,可是就在我攀登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身上背着一个婴儿的母亲在艰难小心的下台阶。她身旁陪伴着的是她的丈夫,手里提着一些随行所需的物品。我想这样艰难的一段登顶的台阶,孩子大可以由父亲背着以减少母亲的身体重量,可孩子却一直在母亲背上。母爱的力量就在此,一个小生命只能在自己的怀里才能安心。
或许被这个场景所感动,我咬着牙,调整呼吸的频率,拉紧阶梯边的铁链,一步一步地就登上了山顶。于是我看到了美不胜收的风景,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小小奖励吧。(如图)
老妇人所处的那个转弯处是从山顶下来到乘坐缆车下山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再次走到了她的摊位面前。既然走到了,那一定也要象征性地坐下来品尝一个鸡蛋吧。
老妇人看到我下山了,她起身和我打招呼。我找了一个小马扎坐下来。她用一个铝制的不锈钢小碟子,很认真的从铜锅里给我找了两个鸡蛋,我边拨着鸡蛋皮边和她聊天。
我问她的年龄,我问她是否住在这山上,我问她的家庭情况,老妇人很热情的和我交流。虽然我还不能完全听懂她带有本地口音的普通话,但也大抵可以理解她所表达的意思。
老妇人告诉我她是本地人,今年63岁了,家里有两个孩子都在城里面上班,自己还有老伴在家,但是身体不是很好。她每天从山脚下把这些鸡蛋步行提上山来卖,然后卖一些小物件以维持生活。她身后有一个简易搭建的小棚子,我猜想或许她也会在里面休息和简单的生活。
近距离间我看到她手里折叠着的物品的形状。那些纸张是银色的,折叠后的形状看似像一个个元宝,我猜想或许是山上道观里日常供奉需要的物品吧,她折来可以卖给道观获得一些收入。
我问她的老伴儿身体哪些方面不好,老妇人说自己的老伴有严重的肺气肿,我问她是否是吸烟所致,她点点头。她说老伴儿身体不好经常去医院,看病的费用很多不在医疗保险报效的范围内,已是家庭的负担。她很多次劝老伴儿要戒烟注意身体,可老伴儿始终不停劝阻。“人反正都是一死,抽烟和不抽烟都是一样的”,老妇人有些无奈的向我引述着她老伴儿的原话。
鸡蛋吃完了,临走时我向老妇人告别,顺便又塞给她一百元,或许是出于帮助,或许是出于怜悯之心,我也知道这远不足以解决她目前的境遇。老妇人站起身来,向前走向我,并且一直说着拒绝的话,她一直在说着“这个不行,这个对不住的”,我知道她想表达的意思是不好意思接受。
我对她说希望她身体健康,希望她的老伴儿身体恢复,也希望下次再有机会来这个地方的时候还可以见到这个她。
说完,我深刻的懂得有些希望只是说给别人听的祝福,现实却薄情。
(后记)
返回途中,心情有些沉重。我想,这位朴实的老妇人的余生可能需要在山里度过了,而她这样每日艰辛上下山的售卖鸡蛋和小物品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老伴儿治病。而她的老伴儿也会继续饱受病痛的折磨,因为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不在乎家人对他的疼爱,也将继续无奈地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
此时,或许我们在想,他的老伴儿如果可以戒烟,那么病情或许会有好转,而这位老妇人也会在心理上不用感到无奈和压力,可问题是他改变不了固有的想法。表面上看来,我们可以简单的归因于他的认知出现偏差和信念的不合理,指责问题单纯的是出于他的老伴儿不能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也不能认识到家人为此的担心而一意孤行下去。
可是,问题真的这样简单吗?
原先只是在荧幕中见过那些贫困地区的儿童和居民的生活状况,他们多数因资源匮乏导致了贫穷,继而因贫困导致了类似生活艰辛,教育受限,健康医疗等一系列问题,而更怕的是这些问题都将继续恶性循环下去——贫穷只会导致更加贫穷。
在宏伟的大山面前,我感到一个人的渺小;在偶遇的老妇人面前,我更感到一个人力量的卑微。我吃了她的两个鸡蛋,我给了她两百元,可仍旧是杯水车薪。
我也只能怀着祝福的心,祝愿老妇人身体和生活安好。
03、按部就班 V.S 自由随性
不知道大家喜欢怎样的旅行方式,是跟团游还是自由行,是以游历最多的景点为目的还是加深体验为目的呢?每种选择都有它的优缺点,在做选择时也是需要综合考虑行程安排、期限和费用等因素才好。
之前出行过数次,选择跟团游多数是基于对目的地不熟悉或需要辗转在路上时间过多时的一种选择,比如九国八日西欧游,这种类型的行程我想不用我展开细说,大家都会不言而喻。
自从选择了自由行后,每次出行几乎都需要自己来安排一切。于是在Excel表格的帮助下很多信息也都会一目了然了,包括航班信息,酒店信息,景点参观日程安排,当地的特色美食,如何辗转各城市间,当地的一些注意事项等等,可以说事无巨细,不差毫厘。
在既定的框架指导下的出行,的确会给人在心理上带来极大的安全感,因为有指南,因为提前做好了安排。而与此同时每天的游历日程就类似工作中的To do list 一般,完成一项划掉一项,直到最后的景点都参观完,于是满是欣喜的感到满满的成就感。
这样按部就班的出行方式是我之前常用的,每次出行的感受就像换了一种方式的工作,因为内心总有一种“今天我要去哪儿干什么吃什么看到什么“,“去完这个景点我还有哪些景点没去,我不能不去,得赶紧”之类的想法,所以旅行回来后主要的感觉是充实疲惫和混乱,因为走了太多的路,看了太多风景,走马观花的游历后带来的是不那么深刻的记忆。
这次出行,可以说完全没有提前计划。酒店和机票都是在临出行前的当晚才订好的,匆匆收拾行李箱,在墨迹上看了一下未来一周目的地的天气,翻箱倒柜找一些衣服塞进箱子,还有每次出行必携带的泳衣和洗漱包。甚至原定结束腾冲的旅行后飞往香格里拉也被临时换成了继续南下去往我国的大陆的最南端城市。所以,以至于在三亚的海滩上,所有的游客都衣着短裤人字拖,只有我裹着一身天鹅绒的运动装外加运动鞋,看起来那么不协调。
在腾冲的住所,我选择的是一个类似民宿化的酒店里,酒店坐落在古镇内部。对于公差住惯了各种模式化的星级酒店后,体验这样装修风格极具独特的环境,真的是快乐感满满。(放几张图片和大家分享喽)
【庭院】
【房间内】
【露台】
【小厨房献上的当地早餐——饵丝】
旅行中吃饭对每个人都是一件大事儿,之前按照搜集的信息,根据他人的经验和评论我们有目的的选择一些就餐餐厅。而这次,在就餐地点的选择上我没有提前看网友的评论,而是根据自己的直觉和观察来选择,结果是收获了满心的体验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餐厅中我无意间选择的一家就餐地在大众点评网上被网友评论为“本地口味最佳餐厅第一名”的称号,真有一种“吃到即赚到”的感觉。试想一下如果之前已经知道了这家餐厅有着良好的口碑,你慕名而去,饭菜可口环境优美的话还可以,如果没有达到期望的话,岂不是会很失望?!
值得再一提的是在古镇的第二天,无意间发现了一间瑜伽研修院,于是抱着体验的想法在瑜伽老师的指导下上了一小时的课程。这个研修院的装修全部是由木头和竹子搭建而成,和我在大都市中装修豪华的瑜伽会所中的感觉完全不同。虽也是室内上课,但四面通风,树木郁郁葱葱,鸟鸣溪水,完全是练习瑜伽应有的天然环境(不用担心PM2.5的数值哦)。
次日的行程也是在结束当日的行程后才决定好。酒店提供出车服务,司机和行车的费用是每日三百元,当地人更加熟悉当地的情况,所以司机也也充当了免费的导游,提供了不少建议性的信息。于是,慢下来后的我在爬山的时候只需考虑爬山这件事,不需要考虑后续的行程要花费多久的时间,所以我看到了树叶的形状和水塘里露出头来的青蛙的眼睛。不需要匆匆赶路,只需要处在当下的风景中,深深的呼吸和体验。
在途中,遇见了一个卖花环的老奶奶,5元一个,我买来戴在头上,想象你是黛安娜王妃也可以喽(如下图)
结束语:
通过这次出行,给我最大的感受还不是上述说的这些。我想说我们祖国的山河简直太美丽了,完全可以和国外的风景相媲美!我爱我的大中国!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些,明天又是新的一周,再见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