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政治老师在讲述唯心主义的时候,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一起爬山,唯物主义者说:前面有一块石头。唯心主义者说:如果心中没有石头,石头就不存在。然后,唯心主义者闭目前行,被石头绊倒滚下山崖。
讲完之后,政治老师带头发动大家嘲笑唯心主义者。我也发自内心微微一笑。
这就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唯心是意识决定物质,是错的、落后的、腐朽的。唯物是物质决定意识,是正确的。受此影响,中国人绝大多数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并且以此为傲。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最近,这坚定在消融。并非因为我信仰了什么宗教,或者被唯心主义者洗脑,而居然是我从严谨科学的物理学中,看到了唯物主义的缺陷。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薛定谔的猫。我曾想专门写一篇文章给大家科普一下,无奈其内容太多、牵连太广,最终笔力不济而半途而废。这只由众多量子力学大家发明出的猫,向我们阐述一个道理:在微观领域,物质并没有其本身的固有属性,它们不过是一些混沌的充满概率的波,而恰恰是因为我们的观察,才导致了它们的坍缩,成为我们眼中的确定态。
我不禁大呼一声:我擦,这不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么?提出这些理论的真的是物理学家么?
带着疑问,我仔仔细细研究了薛定谔的这只猫,思维在碰撞中逐渐得到扩展。我渐渐发现,之前所秉持的唯物主义,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
1,观察带来变化
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人的思维和观察而变化。
但即使从纯粹的物理学角度来讲,这也明显是不符合现实的,忽视了观察对事物本身所带来的影响。
一个小孩说,我房间中有一条龙,它有八只脚,能飞,喷射蓝色的火焰,有金色的皮肤,唯物主义者说,你带我去看看吧。小孩说,这只龙肉眼看不到、相机也拍不着、用手也完全摸不到、甚至没有温度,总之,用任何方法都没法探测到。唯物主义者对他说:洗洗回家睡吧,你个骗子。
所以,即使对唯物主义者而言,所谓存在,也应当是一种可被观察的状态,这一点应该是共识。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任何事物的观察,都需要对被观测物体进行作用(比如视觉需要用光子打到待测物体上,听觉需要震动待测物体,触觉需要触摸被测物体)唯物主义者不承认观察对存在所起的改变,这就不符合科学精神了。
量子力学有个著名的测不准原理,讲述微观粒子的状态无法准确测量。因为这些粒子太小了,即使一个光子打上去,都会对原有的状态产生巨大影响。但是,如果连光子都不能用,我们又没有任何办法测量它的存在。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如果要测量它,就必须改变它。所以,我们如何能够知道物质的本来状态呢?
如果说上面的微观例子难以理解,让我们逐渐引申到宏观。
打台球的时候,如果想要把球打入指定的洞里,必须瞄准好角度。如果目标球离球洞很远,那么在下杆时微小的角度偏差,都会让球最终偏离球洞很远。而如果利用白球撞击中间球,借这个球的力撞击目标球,微小偏差的放大作用会更大。进一步提高难度,如果连续撞击4个球将指定的球打入球洞,那么就连最精准的球手也没法做到,因为对初始下杆的精度要求太高了。如果连续撞击10个球,就需要考虑球场微小的空气流动对球的影响。连续撞击15个球,就需要考虑室内的光线,因为光子对于球的影响都要被考虑进去。连续撞击30个球,就需要考虑几乎全宇宙每个原子对球作用力的影响。在这个时候,不用说球场边人的呼吸或者交谈,就算是一个人睁眼还是闭眼,都会对最终的结果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这就是混沌系统的作用原理。关于混沌系统,有一句话非常出名: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引起龙卷风。其实,这完全可以用另一句话来代替:你此刻是否观察,会决定连续撞击30个球之后是否进洞。
这是被唯物主义者忽视的第一个问题:观察对存在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2,观察者不同,观察的结果不同
有一幅画很出名,只看黑色的部分,是魔鬼,只看白色的部分,是天使。这看似是一种巧妙的颜色布局,却影射着深刻的道理。
唯物主义者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有一种原本的固定的状态,就像开头所说的那块石头,不管你看与不看,石头都在那里。但是,事物真的是有一种本我的状态呢?
其实是没有的。或者说,即使有,对我们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前面已经说明,一旦观察,它就会被改变。但完全的本我状态是独立的,不允许被改变,因此也就不允许被观察),它就像那个小孩开头提到的龙一样虚无。当然,如果硬要比喻,我觉得纯粹的客观世界,像是一个完全黑暗的小屋中的一缕混沌的光芒,而我们所熟知的这个世界,只是投影在屏幕上的成像。既然如此,如果用绿色的屏幕来投影,就可能看到一篇春色;用红色的屏幕来投影,就会看到一片火海;而如果用黑色屏,就什么也看不到。如果再考虑不同的角度对成像的影响,就更加千奇百怪了。
但最终,谁也说不清那片混沌的光雾是什么,我们只能看到成像而已。
一道菜,一些人觉得美味,一些人觉得难吃;一幅画,一些人觉得绝美,一些人却视为垃圾;一句话语,一些人听来是关怀,一些人听着饱含讽刺。生活中有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事物的本来面貌其实根本不存在也没有意义,最重要、最真实的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感受。“心中有佛,所见皆佛”,佛家早已说出了这个世界的真谛。
总结一下吧。
然而,最重要的却并非是孰对孰错,而是世界观的转变会带来什么?
机械的唯物主义者认为所有事物有本我的、本质的面貌,这个世界存在唯一的真理。但毫无疑问,每个人都会认同自己所看到的,一旦别人看到的和自己不一样,就势必会爆发激烈的冲突,直到一方将另一方制服(不管用任何手段)为止。
自从认识到唯物主义的缺陷后,再看到自己不同意、不舒服的事物,第一时间不再认为自己是对的。相反,我会考虑观察方式的区别和观察者的自我局限,最后才会怀疑到事物的本征属性上。
我终于理解,所谓的唯心主义,并非是迷信和伪科学,而恰恰是更加科学地考虑到观察、成像和事物本征属性的关系。唯有这种世界观,可以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人性、体察世界,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