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李泽厚先生的这本书,还是源于寒假的时候我们班举办了线上读书分享会,我对其中一位同学分享的的书籍以一种非传统的评论形式发表了我的想法,最终获得了单次最具创意评论奖,奖品是一本书,当班长问我想要哪本书时,我脑袋中突然闪现出了这本《美的历程》,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缘分,就选择了这本书。开学了,书都到我的寝室了,我却因为疫情原因还待在家中,想着与其白白让书在那里放着,我不如提前在线上先粗略的浏览一下这本书。
因为是粗略地浏览,我只是跟着作者的脚步理清了本书的大概脉络。这本书共有十章,分别为龙飞凤舞,青铜饕餮,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佗世容,盛唐之音,韵外之致,宋元山水意境以及明清文艺思潮,每一章评述了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作者从历史的角度,以哲学的思想俯瞰美学史,从远古的陶,进而青铜器,绘画,雕塑,书法,诗歌,小说,戏曲,建筑,不一而足。当然中间也有多有少,有虚有实。但尤其文字优美,令人陶醉其间。尽管如此,这本书对我来说读起来还是有些困难,我仅仅跟着作者已经搭建好的框架进行第一遍的阅读,对前面的大部分内容仅仅是做了一个了解。后面有空我一定会再细细的品味,它也值得。
在第一遍阅读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作者写的结语部分,本书最后的结语实在是写的太好了,“审美心理结构是浓缩了的人类历史文明,而艺术作品则是打开了的时代魂灵的心理学,这就是所谓人性吧?人性不应是先验主宰的神性,也不能是官能满足的兽性,它是感性中有理性,个体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也可以说它是积淀了理性的感性,积淀了想象、理解的感情和知觉,也就是积淀了内容的形式、是积淀了自由的形式、积淀了美的形式……”,这让我想起自己屡次在星空下发呆时、在美术馆对喜欢的画作凝神观照时、走在路上看着从树叶缝隙里洒下来的光时,都会不由自主地臣服于这种未知的美丽——道德律法会随着统治意志的需要变迁,金钱作为等价物不断重复被追逐又被抛弃的过程,意义与价值随着处境的变迁逐渐显现出它虚无缥缈的本质,但唯有美经得起淘洗和琢磨,能一次次击中人的心灵深处,在平面化了的维度以真正永恒的姿态涤荡一切平庸和渺小。地老天荒,美不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