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知识学习变成借助知识的阅读活动
小说阅读教学自然无法回避有关小说的基础知识。但正如我们在语文教学的知识观里一再强调的,语文课程的知识本身并不是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对象。学生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语言进行实践、阅读和写作。
因此,小说教学中的小说知识不是教学的内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讲,是为了帮助学生将来的小说阅读;从教学过程来说,是为了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教学意图。
二、把性格概括变成对人物内心的解读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不应是概念和标签。概念和标签是别人阅读小说、理解小说的结果,是其他读者对小说人物认识的提炼。
王安忆说:小说是心灵的历史。毫无疑问,小说是写人的文学,要反映社会生活,表现生活世界,必须写人,写人的心灵,写人的本性,写人与人的关系。人的性格,人的命运,人性的弱点,人性的美丽,无疑都是小说要表现的内容。就这个意义来讲,阅读小说就是在读人,读人则主要是读人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往往只是内心世界的一种表征,没有内心体验的小说阅读,没有走进小说人物内心世界的小说阅读,只能是隔空互望,所谓性格特点的概括只能是贴个标签而已。
所以,阅读时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要有更细致入微的体验,才能对人物、小说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在小说中读出人、读出人性、读出生活、读出世界。
三、把主题解析变成借助小说解读生活
尽管我们不认同小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小说的主题,但应该承认,主题理解仍然是小说阅读教学很重要的内容。小说教学要理解主题是对的,是可以的,但必须强调:一是理解主题不是告诉学生一个固定的结论,更不是强调一个抽象的人生道理,而是让学生在小说阅读中丰富心灵,丰富人生体验,丰富对生活、世界的感知和认识。二是主题的认识和理解不是一个抽象和概括的过程,而是由阅读小说故事进入小说世界进而认识生活世界的过程。
要把小说教学的内容由理解小说文本改变为学会解读小说,进而追求在小说阅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必须理解小说主题变成借助主题阅读和理解小说。
从课堂教学的操作层面看,从小说教学策略的角度看,就是借助主题的理解引领学生好好读小说,把小说主题的理解变成阅读小说的过程。
四、把特点归纳变成借助文本学会读小说
好的小说,既体现了小说文体的共同特征,又有着鲜明的个性;既体现了作家的基本风格,又具有单篇的特点。就这个意义上说,小说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特点,但如果只是识记每篇作品的写作特点,最多只是知识的增长和概念的增加。因此,我们主张借助单篇小说的特点引领学生学会阅读小说、欣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