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读书打卡第500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彼得·布朗、亨利·罗迪格三世、马克·麦克丹尼尔所著的《认知天性》第二章巜学习的本质:知识链和记忆结》 第五节|为何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
安德鲁·索贝尔的例子反映出,在整个学期里安排小测验,就是把课程资料“转存”到小测验中。
学习课程内容后,立刻进行回忆检测或重复学习这些资料,两天后立刻接受回忆测验的学生,记住的内容要多与那些知识重新学习资料的学生(68%对54%),而且这种差距在一周以后,依然存在56%对42%。另一项实验发现,一周之后只学习但不测验的学生忘掉的内容最多——忘掉了最开始记住内容的百分之52,而重复测验组只忘掉了10%。
对测验的错误答案给出反馈更能增强记忆。有证据显示的是:稍微把反馈延迟一段时间会产生比立刻反馈更好的长期学习效果。这一结论看似违背常理,但在研究人们学习带球上篮,高尔夫长打这些运动技能时,研究人员也有类似的发现,人们在学习运动机能的时候会做错试验动作,再加上反馈延迟,场面会令人非常尴尬,但这样做要比立刻纠正错误的效果好。立刻反馈,就像自行车两侧的辅助轮,学骑车的人很快就会对这种纠正产生依赖。
就学习运动技能来说,有一条理论是,如果立即反馈成了学习的一部分,那么等到真实环境下没有了这种反馈,学习者建立起来的模式就会出现缺失,进而影响表现。另一个观点是,反馈会频繁打断学习过程,带来太多变数,有碍学习者建立稳定的表现形式。
延迟反馈在课堂上也有好处,而且这种好处比立即反馈持久。研究人员选择部分学生,允许他们在答题时翻书(及时反馈),另一种学生在接受测验时无法参看资料,只能在测验过后查看相关内容,而且需要检查自己的答案。对于那些在完成测验后再获得纠正反馈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后来的一次考试中表现的更加出色。笔试上的延时反馈之所以有帮助,是因为他能让学生们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练习。
哪些检索练习更能产生长期性的好处?需要学习者作答的测验,例如写一篇短文或者给出简短回答的考试,或者只用抽认卡来进行练习,似乎都会比选择题、是非题这类简单辨识性的测验更有效。从总体上来看,任何一种检索练习都有助于学习,但深究起来似乎可以发现检索时付出的认真努力越大,记忆效果就越好。
研究显示,即便只是在课上进行一次测验,学生期末考试的分数也会有很大提高,而且随着测验次数的增加,学习上的收效也会持续加大。
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告诉我们,反复检测可以加强记忆。实证研究证明:测验效应是真实存在的——检索一段记忆的活动会改变这段记忆,本身,可以让它在今后更容易被再次检索。
作为一种学习技巧,检索练习的普及范围有多大呢?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这种方法的效果。检索不但可以发现尚未掌握的知识,以便更仔细的研究资料,检索本身还强化记忆。
重复测验会不会导致死记硬背呢?研究表明,测验比重复阅读更能将知识迁移到新背景和新问题中。相比那些未被测验过的资料来说,测验能提高一个人记忆和检索这类资料的能力,可以让人在复杂的环境中更容易的获得所需信息。
学生是否会抵制测验这种学习工具呢?的确,学生们一般都不喜欢测验。然而所有记录了学生测验态度的研究都发现,经常参加测验的学生在学期结束时对课程的评价都高于那些参加测验较少的学生,经常参加测验的学生,到期末考试时已经掌握了学习资料,不需要“临时抱佛脚”。
接受测验会对后续的学习有何影响呢?在一次测验后,学生们会花更多的时间重新学习那些生疏的资料,强调重复阅读,但不自测的学生会过高的估计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行过小测验的学生有双重优势:他们不仅能更准确的判断自己的已知和未知,还能从检索练习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经常进行的低权重的课上测验,还有没有其他间接的好处呢?除了能强化学习与记忆效果,测验制度还能改善学生的出勤情况,能让学生预习(因为他们知道有小测验在等着),在课后安排测验还能增强学生们在课上的注意力,并且能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知道什么,哪里需要加把力去温习。这种测验还是一种解药,可以解决误把重复阅读产生的流利感当成精通知识的问题。经常性的低权重测验,有助于缓解学生们对测验的焦虑。因为这样是从更大的范围上分担成绩,考试不再是“一锤子买卖”。另外,这种测验可以让授课者发现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调整授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