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的绿皮车
印象最深的坐火车经历应该是上大学那次,从沙城到邢台的绿皮火车。看车次应该也能看出来,没有K,更不用说T,车顶上简单的小电扇,慢慢悠悠的吹着慵懒的人群。临到开学季,这趟车也是乘客爆满。秋老虎还在肆虐,夜间的困意不断叫嚣,半夜12点的车却迟迟未到。耳机里还唱着最初的梦想,我抬起头看了看爸爸,还有放在身边的大包小包,然后继续等。
开始检票时,呼啦啦的人群出现在视线中,前往邯郸,邢台,石家庄的同学家长一下都兴奋起来。跃跃欲试,这是一场人挤人的硬战。真心已经忘了当时是如何惊悚的挤上车,捱过半夜。车上热浪一波又一波。我和爸爸站在上下车的过道,倚靠着皮箱。乘务员在车厢间挤来挤去,后边一般尾随着聪明的上厕所的同志。但是没有乘务员的时候远没有这种幸运,穿着人字拖的走过去,‘人还在,拖没了’,或者踩到嗷嗷叫也算无奈,放在地上装箱的葡萄一夜间‘酿成葡萄酒’。对大学兴奋感,坚持一夜没睡。或者其实就是根本没法睡。直到过了石家庄我和爸爸才找到个座位坐下。后来有没有座,快车慢车,夜不夜车我都不怕了……
北京西?一见钟情
大一时候姐姐结婚,我要去参加婚礼。从邢台到北京,坐火车第一次一个人。当时《北京爱情》正在热播,疯子遇见丫头就是在北京西。当时出门就和室友开玩笑说,啦啦啦,我要去北京西找疯子去啦。幻想当然有,不过,北京西,我没迷路而已。
执念的夜车
大二的时候选修一门《中国名胜与历史文化》,一个游历过许多地方的中文系老师讲授,从北京讲到西藏,以及新兴的穷游网等等。后来结课的时候,老师说打算‘重走青春’和丈夫一起到海南的一所大学任教。那一年《北京青年》热播。
人们不看你说什么,而看你做什么。老师的行动确实也刺激到我心底的冲动。我也想要出发。
时间,地点,吃饭,住宿……而找同学成了一个折中,安全的想法。高中的闺蜜,初中的闺蜜,发小都在唐山,然后把唐山作为第一站。从邢台到唐山,避免时间的浪费,最后选择了一趟夜车。兴奋感压制住了夜车的不安和出站后的黑暗和清冷。
有人等,有等的人都是一种幸福
经过了第一次漫长的思想斗争,慢慢的我开始在坐火车在小范围活动。偶尔两个小时的车程,多在几首歌曲中就愉快的度过了。或许是因为,除了一个新的地方,你还知道出站的时候,那里会有人在等你。这种由人而联系起对城市的情感,让陌生很快变得熟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后来,我也体验着,在出站口的徘徊、等待,探头、张望。会一边构想着出行路线,一边发送着即时信息。热情的拥抱,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巴拉巴拉……这样的画面在出站口一次次的上演着
善意的谎言
有送过站,也被送过。我很少会哭,因为觉得有的人总会见到,而有的人走了,你会觉得很难见到,甚至遗憾的是你连送别的机会都没有。
大三升大四的时候,学姐毕业,她曾是我一年的部长。那时候教我打球,带我办活动,考研时把资料给我。离开学校那天又把自行车给我。我小心的问着出发时间,学姐随口说了一句,3,4点,有一起的你不用来。第二天要上考研课,整个人都不在状态,看着时间,我提前出了教室,到了火车站。给学姐打着电话,她却说已经到了站台,马上就要上车了。我质问着为什么告诉的时间晚了,她说真的不想让你们送……
离别可能会让人伤感吧,而这样你留给我的印象,总是一笑就露出可爱虎牙的学姐。
生活就是个圈儿
四年过后,我又到了沙城火车站。这次不想再被送。我打点好自己的行李,告诉爸爸妈妈我可以,时不时的报个平安。又来到北京西站,没有了第一次的迷茫,也没有了复试时的忐忑,多了一份勇敢向前。
一年又过去了。今天妹妹一直在说开学前焦虑,问报道,问交学费,问办卡,问买票,问军训……恍然让我想起那时坐在火车站里听最初的梦想的自己,那个排着队交材料的自己,那个第一次见到大学舍友的自己,第一次跳舞,第一次在讲台唱歌,第一次说课,第一次英文演讲……
24岁,突然剪了短发,就是想再体验一下头发慢慢变长的过程,就是想不断的变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