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人间失格》并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好书。
至少不是现在这个年纪应该看的,是本毫无生气的“闲书”。
我是本着对太宰治自杀五次的好奇才去看的。
真是厉害。
整本书没有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却让我莫名抑郁了好久。
最早接触日本文学应该可以追溯到孩提时期的《窗边的小豆豆》,再到后来的《白夜行》到现在的《人间失格》。
不知是我浅薄的功底还是我不尽人意的水平总让我觉着日本文学有种透着骨子的凉意。是那种不是随便矫揉造作就能学来的阴郁。
当然,看《窗边的小豆豆》是年纪尚小不足为据,而《白夜行》又显得太过商业化,至于《人间失格》又是个自杀的心理疾病患者所写,没有太过广泛的代表性。
《人间失格》很短,用不着多久就能看完。情节也简单粗暴,用不着多少脑子。
只是那份恐惧,令人绝望。
人生在世,最可怕的不是你深感绝望无处遁逃,而是你明明知道这个世界美妙动人却还是止不住地害怕,轻易地感受绝望。
那种与生俱来的孤独迫使你亦步亦趋,活得如履薄冰。
而你又是那样地向往光亮,只是这太过浓烈的情感对你来说,终究是求而不得的苦难。
没有那么多的乐天派,不过是现实的残酷逼迫他们不得不编制一个现实美好的假象,自欺欺人,作茧自缚。
人与人之间,除了是同一物种以外,再没有其他瓜葛。
你无法奢望一种感情,一种用不着解释,仅凭着你是你就能无条件地盲目相信你的那种感情。
不论是父母之恩,还是男女之情,亦是手足之谊。
都不能。
或许这就是太宰治心寒的原因。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靠近,不是相见恨晚,只不过是在寒冷冬夜中,不至于冻死过去的彼此需要。
正是因为这样,人与人之间就是两条平行线,遥遥相望,永不交集。
那些所谓的感同身受,不过是聊以慰人的谎。
而我们最拿手的,不就是这信手捏来的假话。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步步为营。
为了生存,为了不在人去中显得格格不入成为众矢之的便开始试图瞒天过海。
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
于是这越滚越大的谎到最终装上现实的南墙的时候,糊了人家一身。
也好,这样谁也看不清现实长了个什么鬼样子。
而太宰治,是这个人人自危的滚雪球大赛中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不是球还没滚好就已经走到了墙头,就是球太小,墙的真面目依旧能看的明白。
他输了。
至于我和绝大多数的人,都拽着不成体统的借口,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无赖之极地一次又一次地重头来过。
依旧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