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

每年六一前后,都是老家麦收的时候。

布谷鸟的叫声响彻房前屋后,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在田间地头,磨好的镰刀挂在老屋窗柩,爷爷带着尚且年轻的爸妈、叔婶在微亮晨光中,挥舞镰刀割下孕育十个月的守候。

不想干活的我跟在身后,打着哈欠揉着睡眼被麦芒扎疼了手,心想这一季又一季繁重的麦收,啥时候才会有个尽头。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直到多年后,害怕干活的我,苦读考学,逃离农村,阔别亲人,扎根城市,只能在文字里寻找丢失的乡愁,才懂得,没有家人、土地和粮食,就没有自己的现在。

现在的孩子很难明白,颗粒归仓的深意何在。在当年的时代,每一粒收进粮仓的麦子,都凝聚太多汗水与泪水的无奈。

起五更打黄昏地一镰镰割麦,用铁杈用草绳一车车装载,父亲弓着腰缩着头,拉着一架子车麦子的镜头,至今仍刻在脑海。

从麦田到晒场的坎坷小路上,跟在麦车后面的我,见证了很多次麦车倾倒后,在月光下将拉车的亲人掩埋。

那时候,我不解家人们为啥总是饿着肚子,不停地在田里,割麦、装麦、运麦,害得我一次次上地给他送馍送菜。

直到后我才明白,对一个农民来说,庄稼就是他的命,而收成关乎一家老小的未来。

没有机械的年代,夏收过程没有现代这么快。石磙和木架、毛驴和黄牛,都是农人碾场的好帮手。

火辣辣的太阳,厚墩墩的麦场,手持牛鞭的的家人指挥着拉磙的老牛,一圈圈碾压着麦粮,一场场打下来希望,直到责任田的所有麦子,脱离麦穗撒满粮场,堆得就像小山一样,乡邻才有空在树荫下拉家常。

风起的时候,爷爷会带着爸爸开始扬场,有时候邻居宗亲也会互相帮忙。十多亩地几千斤的麦子,被他们一锨锨扬得杂质全无,纯净金黄。均匀地摊在晒场上,闪着金光。

来回翻晒麦子的间隙,爷爷也会坐在木锨上,抽着卷烟估算今年能打几袋粮。除去要缴的公粮,除去要留的口粮,剩下的往往不够估量。我有时会跟着他们翻场,他们会看着我语重心长:“如果不好好读书,就要一辈子种粮。”

那时,害怕脏累的我,以为一辈子很长,

不料转眼间,我也不再年轻,而祖父早已离开。

图片发自简书App

至今,每到这个季节,我夜里做梦,还会梦见老家夏收的景象。多少雷电交加的夜晚,我迷迷糊糊地听见父母拿着塑料布,冒雨遮盖那一场没拉回家的夏粮。

雨过天晴的日子,麦子被晒得沙沙作响,

父母一斗一斗地把它们装进麻袋,装好的麦粮就像一个个浑圆的树桩,一溜儿排在麦场上。

孩子们多在自家麦场,撑麦袋、扎麦袋来帮父母的忙。装好的麦子被一车车拉回家,堆进早已砌好的高高粮仓。

如今仍记得父母运粮时,扛起百余斤麦袋走路稳稳的强壮。

只是多年后的夏收,当我携带孩子回到故乡,才在眼泪中明白:我与亲人和故乡,已错过太多无法回去的时光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每个麦收的日子,我都会梦见故乡的一片金黄。

在那个落后与贫困交加的年代,没有走出麦田的亲人们,用滚烫的泪汗和弯曲的脊梁,搭一座让自己孩子们远离悲苦的桥梁。

只是多年后,当我扎根他乡,记忆中的一切开始变得荒凉——父母变成衰老的模样,兄妹逃离麦田的守望,老屋成了梦中的念想,故乡沦为记忆的远方,就连乡愁也化作文字的想象。

唯有土地,一直都那样不卑不亢,孕育出一季又一季希望,提醒漂泊在外的游子:唯有去过远方,才懂亲人的情长;唯有扎根泥土,才可饱满金黄;唯有不忘出身,才会活得敞亮。

现在麦收季节,我没有能再回故乡。

但祖父的话,我一直记在心上:

庄稼人的孩子,

要活成麦子那样,

根扎在泥土里,

穗伸向蓝天上;

熬过了冷和热,

不再怕雨和霜;

即便身后无人可依,

光芒撒成一片海洋。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别误会,本文并不是评论音乐才子李健的歌曲《风吹麦浪》,那是一首纯净的爱情歌曲。我的风吹麦浪纯粹写实,因为空气中刚刚...
    一直想飞的鱼阅读 6,500评论 3 4
  • “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吹向我脸庞,我们曾在田野里歌唱......” ...
    陶宗海阅读 4,138评论 0 2
  • 愿以那些逝去的光阴,用感同身受地追溯,献给当下的自己和孩子,爱惜粮食,珍惜立身之本。 蔚蓝的晴天,或许我们真的不需...
    义薄云天R阅读 4,028评论 0 10
  • 农忙五月,北方的大地,想必又是一片金黄。记忆中,已有二十余年未体会过麦收,可每到这个季节总会不自觉地想起那...
    路上的舞者阅读 2,849评论 0 2
  • 武晓敏 焦点网络初级九期 坚持分享第160天 驻马店西平 20180803 明天后天继续教育面授,算考勤20分,半...
    恍然如梦阅读 1,25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