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几,徐羡之令营阳王刘义符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营阳王太妃张阙随往。
国不可一日无君,废少帝后,傅亮即刻拣选文武百官组成行台,奉法驾仪仗,前往江陵去迎接宜都王刘义隆至建康即位。
行至浔阳(今江西九江),主管祭祀大典的祠部尚书蔡廓遇疾不堪再行,傅亮前去探病,并与之别。蔡廓为人刚正干练,学识渊博,傅亮素为之叹服。蔡廓见傅亮百忙之中,亲来探病,大为感动,强撑病体起身,对傅亮推心置腹道:“我不能迎驾,罪莫大焉。君拥立之功,善莫大焉。”傅亮诚恳道:“我等冒天下之大不韪,废昏立明,行此伊霍之事,实为报先帝知遇之恩,非为一己之私。”
蔡廓叹了口气道:“一事不为,不称圆满。”傅亮奇道:“何事?”蔡廓紧盯着傅亮,厉声道:“此番营阳王前去吴县,你等执政当宜厚加供奉。其人若有闪失,卿等诸人便有弑主之名,将有何面目,再立于世。”傅亮闻言大惊,因先时废帝之时,傅亮已与徐羡之等人计议杀害营阳王,此刻闻蔡廓之言,犹如当头棒喝,急忙告辞返回下处,驰书建康徐羡之,将蔡廓所言转述,力劝其勿行弑君之举。徐羡之览信后大怒道:“季友(傅亮字)乃反复小人耶?与人共定大计,如何不旋踵即卖恶于人?”
此前徐羡之已遣中书舍人邢安泰前赴吴县,暗害刘义符,箭已发,遂不从。
刘义符一行人此前已至吴县,然王宫尚未筑成,刘义符等暂居吴县阊门内之金昌亭。金昌亭靠近阊门,交通便给,人烟稠密,风景绝佳,时为姑苏城内第一繁华所在。后世明人唐寅(唐伯虎)曾以此处入画,并为之吟咏:“霜前柿叶一林红,树里溪流极望空。此景凭谁拟何处,金昌亭下暮烟中。”
六月二十四日,邢安泰等抵达吴县,买通义符左右,安排妥当,是夜,斜月如钩,众人沉沉睡去,邢安泰率数名心腹,手持钢刀,悄悄前往刘义符寝处,欲谋害于他。孰料一人不慎碰翻屋内物件,刘义符当场惊醒,见数人立于床前,手持钢刀,向他砍来,忙翻身跃起,赤手空拳与来人搏斗,刘义符素有勇力,拳打脚踢,竟不受制,冲出屋外,奔至阊门,拔出门栓,丢在一旁,使劲推开城门,欲向外逃去。邢安泰追至门边,见刘义符将要跨出门槛,如其就此逃脱,自己必有灭族之祸,便顺手抄起门栓,朝刘义符头上砸去,刘义符登时被打得脑浆迸裂,就此殒命,时年十九。
营阳王太妃张阙闻变,一路寻来,见到刘义符尸体,抚尸大哭,边哭边指着建康方向骂道:“我儿已逊位,奈何害之?尔等日后皆不得善终。”
张阙哭罢,命人将刘义符厚敛安葬。邢安泰驰回建康禀告徐羡之大功告成。徐羡之闻听后,自言自语道:“一不做二不休,此种事当做绝。”又于六月三十日,遣使杀刘义真于新安郡徙所,时年十八。
徐羡之因荆州位处上流,为国重地,恐宜都王刘义隆至京师后,任用别人,乃先以尚书台名义任领军将军谢晦行都督荆、湘等七州诸军事、假荆州刺史,欲令其居外为援,精兵旧将,悉以配之。
秋,七月,傅亮率行台众臣至江陵城下,立行门(木制宫门)于城南,题曰"大司马门"。傅亮率百官通过行门上表,进呈玺绶,仪仗甚盛,恭请宜都王刘义隆前往建康即位,刘义隆时年十八,推辞道:“孤以不德,谬降大命,顾己之能,何以克堪!然众意难为,当暂归朝廷,祭拜陵寝,并与诸位贤俊共商国是。”
刘义隆荆州属下府州佐吏闻之大喜,相继前来拜见新皇,上表称臣,并请刘义隆题榜江陵诸门,一依京师宫省,刘义隆皆不许,然下令大赦荆州所属州、府。
刘义隆召集左右亲信前来商议即位之事,此时诸将佐已风闻营阳、庐陵二王死讯,皆以此为疑,虑京师不宁,劝其不可东下,立于江陵即位。荆州司马王华力排众议道:“先帝有大功于天下,四海归心,大德犹在,余威尚存。虽嗣主不器,人望未改,众心未泯。徐羡之一介寒士,中才之人,傅亮亦布衣诸生,根基浅薄,非有晋宣帝、桓玄之野心,此事明矣。羡之等受高祖厚恩,未敢一朝背德。尔等因畏废帝勇悍,恐将来罹祸,故先除之。又因殿下宽睿仁慈,远近皆知,且越次奉迎,冀此邀功;悠悠之论,殆必不然。又羡之、道济等人,同功并位,势均力敌,莫相推伏。若一人心怀不轨,他人未必肯从。盖由贪生过甚,为此大逆之事,岂可一而再,再而三?不过欲握权自固,以少主仰待耳。殿下但当东下,一无所虑,即位京师,以安天下人心。”
刘义隆叹道:“卿复为孤之宋昌邪!(宋昌为汉文帝近臣,周勃等人诛杀诸吕后,请文帝入京承继大统,文帝左右有疑虑,宋昌力劝,文帝才得以进京即位。)”
王华父为王廞(xīn),出自琅琊王氏,曾任司徒左长史。晋隆安年初,王恭起兵讨王国宝,时王廞丁母忧,闲居在家,奉王恭檄令起兵,聚众数万,然王国宝既死,王恭令王廞罢兵,然王廞起兵之际,多所诛戮,至是不复得已,因此转兵讨伐王恭。王恭遣刘牢之前来,击败王廞,王廞败走,不知所踪。其长子王泰被杀。王华时年十三,在乱军中,与家人失散,随王廞好友释昙永四处逃窜。时刘牢之搜检叛军甚急,昙永虑王华走失,使其牵其僧衣随后,巡逻士卒有所怀疑,上前询问,恰逢王华走得慢些,昙永遂大声喝骂道:“奴子懈怠,行不及我一老和尚!” 便以禅杖捶王华数十下,众军乃不疑,王华由此得脱,后遇大赦还居吴郡,闭门治学。刘裕闻其大名,启用为主簿,后转刘义隆府中任长史。
长史王昙(tán)首、南蛮校尉到彦之亦皆劝刘义隆起行,王昙首为王华从弟,江州刺史王弘幼弟,此前已接其兄王弘密信,尽告原委,故与其从兄王华力主进京,他见刘义隆仍有犹豫,再劝道:“臣闻年初建康有龙见于西方,半天腾上,五彩云绕,京都百姓远近聚观,太史令谓之:西方有天子气。岂不应在今日?况我兄王弘驻守浔阳,恭迎圣驾,绝无有失。”
刘义隆闻言,这才大喜道:“孤应天顺人,自当前往京师承继大统。况合二州之力,足以制天下,夫复何疑!”乃命王华总揽后任,留镇荆州。刘义隆欲使到彦之率荆州兵为前驱,到彦之劝谏道:“我等已知羡之无反意,便应着常服,顺流东下,以示优容。若携兵多,使其起疑,更开嫌隙之端,而荆州根本难安。若携兵少,师既不足恃,更应一展殿下气度,以服远近。”
刘义隆以为其言之有理,恰逢此时雍州刺史褚叔度病卒,乃遣到彦之暂镇襄阳,屏蔽江陵。
七月十五日,刘义隆自江陵出发前往建康。行前,接见傅亮,傅亮刚跪倒叩头已毕,刘义隆见到傅亮,又知刘义符等人死讯,忽然悲从中来,号泣不止,哀动左右,傅亮跪在阶下,不明所以,匍匐不敢动。良久,刘义隆悲声渐止,问道:“孤兄弟义符、义真因何而废,因何而死?”
傅亮听刘义隆不问其他,先问此事,不由得心头一惊,再叩首道:“营阳王居丧无礼,征召乐府,丑声四达。征发无度,穷奢极欲,人神共怒,社稷将坠。臣与司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同受先帝顾命,不忍社稷倾覆,故臣等与江州刺史王弘等商议废昏立明,迎立殿下。庐陵王轻动多过,与营阳王不睦,故先废之。”
刘义隆面沉似水,追问道:“既已废之,奈何害之?”
傅亮一听此言,真如一盆凉水兜头浇下,支支吾吾道:“营阳、庐陵二王因何而薨(hōng古代诸侯死为薨,帝王死为崩,士大夫死为卒,平民死为死。),臣实不知,殿下至建康后,可细细查问。”
刘义隆此刻不便发怒,又是一阵心痛,莫可名状,呜咽悲哭,不可抑制,左右侍者都不敢仰视,亦一齐痛哭。
傅亮匍匐在地,汗流浃背,不知如何对答。长史王昙首一挥手,傅亮这才爬起退出,吓得心脏兀自怦怦跳个不停,虽是夏末,天气转凉,仍汗透重衣。
此后傅亮自觉刘义隆必不肯轻易放过彼等弑兄杀弟之事,故送重礼于到彦之、王华、王昙首等,深自结纳,用以避祸。
刘义隆自江陵乘舟起行,以其荆州府文武亲兵自卫,行台百官众人一概皆不得近前。荆州刺史府中兵参军朱容子抱刀立于刘义隆所乘龙舟之船舱门外,衣不解带者累旬,日夜防备。
八月初八,刘义隆一行终于来到建康,徐羡之率建康留守群臣迎拜于新亭。刘义隆遣人告知百官,说王身体抱恙,暂不登岸。徐羡之急欲知晓刘义隆为人如何,便问傅亮道:“季友一路迎驾,你觉宜都王可比前代何帝?”傅亮叹服道:“乃晋文帝、景帝(司马昭、司马师)以上人才。”徐羡之长舒一口气道:“若如此,必能明我等废昏立明、忠心为国之一片赤心。”傅亮冷冷道:“未必。”徐羡之待要追问,傅亮却闭口不言。
次日,刘义隆舍舟登岸,拜谒其父刘裕之初宁陵,神情肃穆,沉思良久,然后车驾还建康,入宣阳门,已望见宫城大司马门,刘义隆令车驾不得入,停留在宫外祭祀讲习之所中堂,命左右亲军戒备森严,以防有变。
徐羡之集齐百官,正在太极殿苦候,闻听刘义隆并未入宫,惊诧万分,对傅亮道:“自古何来中堂即位之理?”傅亮只有苦笑道:“我势成骑虎矣,卿勉为其难耳。”徐羡之无奈,只得率百官出宫,来至中堂觐见,奉上玺绶,刘义隆推让再三,终乃受之,即皇帝位于中堂,百官叩贺,史称宋文帝。然后刘义隆乘法驾入宫,御太极前殿,临朝听政,大赦天下,改景平二年为元嘉元年,文武百官各加官二级。八月初十日,刘义隆前往祭拜太庙,默默祷告良久,留下两行清泪,拜祭完毕,文帝即刻下诏复刘义真庐陵王封号,命人将其灵柩及其母孙修华、其妃谢氏,速迎回建康安顿。
过了几日,文帝以行抚军将军、假荆州刺史谢晦为抚军将军、荆州刺史,并进号卫将军,司空、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徐羡之进位司徒,卫将军、江州刺史王弘进位司空,中书监、护军将军傅亮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
有司奏请文帝,依照高祖惯例皇上应到华林园听取百姓诉讼。文帝却下诏谦让道:“朕于政事刑罚多所未悉,可一如景平初,由司徒、司空二公主持推讯,代朕听讼。”徐羡之闻后,由此心下稍安。
未几日,文帝便下诏调任豫州刺史刘粹为雍州刺史,接替到彦之,将南蛮校尉到彦之调入京师为中领军,掌管京师宿卫。将首义老臣骁骑将军管义之出为豫州刺史,以备北虏,以荆州府司马王华接任其位,领京兵。
文帝又以王昙首、王华为侍中,掌机要,虽为加衔,处三公之下,实掌宰相之权,王昙首同时领右卫将军,朱容子为右军将军,同领禁军。
八月十六日,文帝追尊其母胡婕妤为章皇太后。封皇弟刘义恭为江夏王,刘义宣为竟陵王,刘义季为衡阳王,并以刘义宣为左将军,率军镇守石头城,时年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