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豆瓣收到一条木卫二老师的消息,说他周六要来我所在的城市分享新书。
我当时就激动坏了,立马报名参加。
我为什么关注木卫二?因为他与众不同的影评,因为他是新闻传播出身,而不是电影学院某某系的学生,所以那时候关注他的我多少是羡慕他的成功,追求这样一种看完电影写评论的自由和中立。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五颗星就是好,一颗星甚至一刻都不想给的时候就是不好。
这也是我还在用豆瓣的原因。每次看完一部电影我都会在豆瓣上打分,想说两句的就会评论一下,想说很多的时候还会写一篇影评。
但大学毕业后,没有了电影课,没有朋友一起看完影片一起讨论、分析的激烈氛围,我对写影评的兴致愈来愈小。这和写读后感一样。你会发现自己看过的内容随着时间推移,记住的所剩无几。
直到我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看到这么一句话:“并不是我们认为对人类关心的重要议题多一个声音无足轻重。我们要说的是我们在追求理解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应该多贡献一种不同的形式。”这让我想起另外一句话“我写公众号就是让我爽了。”
两者表面不同,实际殊途同归。
我用我想要展现的方式表现我视听嗅全方面的感受,这就是书评,就是影评,就是甚至其他东西。
给没看过的人一个声音,与看过的人产生共鸣。
我想,我要转变一下一直在写作的态度,我在阅读、观影中丢了自己的感受,总是力求满足所有人,唯独忘记了自己。
木卫二分享新书《浪迹》现场
最后要提一件事,我在图书馆的借的书笔迹都擦干净了,此处给工作人员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