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228字,预计阅读五分钟,撰写时间两小时。
现在是北京时间晚上九点四十九,当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在我眼前慢慢的消失以后,眼泪汹涌的流过我的脸颊,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或者只能够静静地一个人呆一会,让我的情绪渐渐地回到这个现实的世界里。
百感交集,影片想要表现出来的东西太多了,在我看来它更像一部象征主义的作品,每一句台词都发人深省,意有所指;但却又实实在在的是一部现实主义影片,甚至于比真实的世界更显得“真实”。所有的我们现在满足而趋之若鹜的目标,所有我们以为的我们做的很好的事情,借着主角的信件,使我们原形毕露,无处遁形。
它真实的就像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八岁的澳大利亚女孩玛丽,敏感自卑而怯弱,与生俱来的丑陋的胎记,一个酒鬼妈妈和丝毫不关心家庭的爸爸,一直被捉弄,被取笑,被嘲讽。因此造就了她的“孤独成性,无以为继。”一次突发奇想,她随机在一本通讯录上选出了一个人名,并写信寄给给了远在美国的马克思,这次源于过分孤独的奇思妙想却意外的收到了回信。从此,这两个同样孤独的灵魂通过信件成了忘年交,他们彼此分享自己的生活,分享自己的情感,彼此的孤独似乎都得到了缓解,生活也似乎慢慢的变得有色彩起来。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都幻想过拥有这样的笔友。
但生活并不是完美的童话剧。和女主稍显的有些悲惨的童年生活相比,男主的生活在平常人看来也很是极端。他是一个患有亚斯伯格症并被过度肥胖所困扰的人,他缺乏正常的社交能力,无法理解他人的肢体语言与脸部表情,过着一成不变的格式化的生活,对突如其来的转变会感到不安甚至出现不稳定的情绪。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智力,他爱好看书,乐于思考,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但是本质上他们之间最大的共性是孤独,同样是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共性。
在和玛丽成为朋友以后,为了思考玛丽在信中提出的关于“爱情”的疑问,他病情失控而因此进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这期间玛丽伤心过度烧毁了所有马克思给她的信件。八个月后他们又重新开始通信,而玛丽也原谅了他。在这段时期,玛丽用攒下的钱做了手术,祛除了额头上那个胎记,她变得自信而开朗起来。顺利完成学业,嫁给了那个她从小喜欢的男生。她立志治疗世界上所有的精神疾病,并写下一本以马克思为典型例子的亚斯伯格型人格分析的书。
她将这本书寄给了马克思,决定要去探望她的朋友,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么开心,他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还是无法抒发自己的愤怒,于是他将打字机中的“M”键拔了出来寄给玛丽。
玛丽懂得他的想法,将原本准备卖出的书全部搅碎并因此陷入自我否定中,失去了和马克思的友谊,她沉浸在酒精的世界里无法自拔,等待着马克思的原谅,但是迟迟没有等来,却得到丈夫原来娶她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他喜欢同性并决定要去和自己男朋友愉快生活的消息,这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在她准备放弃并上吊自杀时,一阵敲门声拯救了她,一箱子来自马克思的“原谅玩偶”来到她的身边。
马克思在信里告诉她,“我决定原谅你,是因为我知道你不是完人,你并不是完美无暇,而我也是,人无完人,就像那些乱丢垃圾的人一样。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想成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我们无法选择我们自己的缺点,他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适应他们。然而我们可以选择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每个人的生命就像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平整,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像我一样,但是大概没有我这么多裂缝,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人行道会相交,然后共同分享一瓶甜炼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唯一的朋友。”
此时的玛丽已有身孕,后来孩子出生她带着孩子一起来看马克思,却发现他早上死在了自己的房间里,有一条弹幕写:“好不容易我们终于在路途中遇见,却被告知你已走向终点。”让人实在悲伤不已。玛丽静静地坐在马克思的旁边,握住他冰冷的手,看到她曾经寄给马克思的东西都被好好的保存着,信件贴满了整个天花板,他用尽生命最后的力气,为的是看着这些信件离开人世。看到这一幕,心里好像有什么炸开了一般,热流直接涌上眼框,五味杂陈。
沉静下来,大致的有以下几点的思考。
生而为人,请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让我印象深刻,她说“生而为人,我感到很抱歉。”这句话光是说起都觉得悲哀,一个人要多么讨厌自己才能说出这种话。有一个哲学家曾经说过,我们每个人的人际交往,都是把自己的优点放在身前,缺点放在身后,所以我们往往只能看见自己的优点,只能看见他人的缺点。长大以后发现并不是这样,我能够清清楚楚的看到自己的缺点,并且没有办法忽视。联想到曾经我不停问自己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可以原谅全世界的丑恶,却无法原谅自己?”可以看出对于自身的极度厌弃,很长一段时间里困惑着我。直到有一天,一个学习心理学的朋友告诉我一句话——“你也是人啊”,忽然就在那一瞬间原谅了自己。我们也只是普通人,人无完人,请接受自己不完美的样子。
所有的悲伤并不总是能够逆流成河,也许是带着绝望与孤独原地灭亡。
玛丽和马克思都曾经历黑暗,所以才能够惺惺相惜。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太过于相似了,他们有世人无法感同身受的孤独与决绝,所以他们能够成为一对好朋友,他们何其不幸,又何其幸运。我们终其一生,或许都无法感同身受他们的悲伤与喜悦,无法拥有那个把我们当做唯一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才更显珍贵。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抑郁,我无法感同身受他们的孤独与悲伤,却为他们感到伤心,如果悲伤能够逆流成河就好了,都会随着时间过去,悲伤的人再不会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