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中庸》说:"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物种起源》讲: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表面上看,《老子》所说前半句,与后两者所说的相反。其实,只是他们站的高度、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才导致对同一问题的说法不一样。
这就如同李宗吾在巜厚黑学》中,以“我”为中心的、利己利人同心圆圈图。站在圈外向里看,人是从“利人”一步步向内收敛,趋向“利己”的;站在圆心处往圈外看,人则是从“利己”一步步朝外扩散,趋向“利人”的。
《 老子》站在“天道”这个全局、整体的角度,把整个宇宙看成一整体,这样看万物的生长、消亡和转换、变化,当然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了。这点,与《周易》损、益二卦的所体现的思想相同。
而《中庸》、《物种起源》则是站在这整体中的个体、局部的角度,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自然就是“损不足而益有余”了。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里讲到:“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也是站在个体、局部角度、看它们之间关系的。
如果把某个部分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如果从这整体内部成员的关系来看来,都是"损不足而益有余”。
“熵增定律”,是从整体而言的。如果把宇宙看成一个封闭的、没有外力做功的整体,“热寂”效应必定发生,现今宇宙趋向混乱、无序。
从这点来看,是在“损有余而奉不足”_过热的会因为散发热能而趋冷,稍冷的会因为接受热能而趋热,直至宇宙间所有的一切,温度都相同。_现今宇宙状态下,任何整体,包括宇宙,都是逐向消极的!
从另一角度来看,宇宙内部的成员,如果能负"熵"而行,则会扭转自己那种随大流的、趋向混乱和消极的态势,从而让自己变得有序而积极。这时,它在“损不足而奉有余”_通过接受外界能量而补充自己不断消减的能量,从而至少维持自身能量的平衡。
因此,著名的物理学家薛定谔说:“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本质上,这负“熵”而行的成员,是“有余者”,它通过"损不足”来“奉自己的有余”。所以,才会出现“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这种情况_越强的、越能的、越努力的,上天就越有意栽培它;反之,越弱的、越差的、越懒惰的,上天就越有意去倾覆它。
所以,我们发现,每次社会革命后,即使绝大部分成员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那些努力的、能力强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后代这种努力的累积,最后会越来越强;反之,懒惰的、能力差的,越来越差。以致若干年后,这种差距不但越来越大,而且“损不足而益有余”这样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所以,对某个系统内部的成员来说,比如人类社会中的某个人。努力,很重要!你越努力,上天就越顾惜你、成就你!以至“损不足而奉有余”!反之,则越唾弃你!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从整体内容的关系角度讲,对于系统内部的每一个成员来说,这是铁律!所以,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内部间的竞争,毫不讲情面,就是这么残酷!
竞争,虽然导致分化与不公平,却也是推动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力量。
阴阳力量,不停的彼消我长;阴阳平衡,只是偶态,不会长久;而阴阳失衡,却是常态。所以,《周易》乾卦、坤卦中用九、用六只是理想。
这也好比接力赛,如果你父母跑落后了,你就需要加倍努力,把这差距补上,否则,一次次慢于他人的接力,就会有人跌入最低层,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_贫富,取决于你的努力,也取决于你这上辈、上上辈的努力!
但在这轮接力赛中,努力跑在最前面的,也需要注意了,要知道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如果太努力,过于超前,又不知道拉一把落在后面的,这时,就要小心“天道”的报复_损有余而补不足,直接腰斩你。
所以《老子》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对这一情况,尼采站在另一角度,鼓吹权力意志,极力批判道德,认为道德是庸者、众畜的胜利_对于最优秀者,往往在它处于萌芽状态时,平庸者通过“道德”的力量,联合对其进行绞杀。_而引领社会发展、时代潮流的中坚力量,却正是这些最优秀者。
从《物种起源》一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更高级的物种一定是在一个较低级物种优胜劣汰到一定界限后,变异产生一个新的物种。至于这变异者能否生存繁衍下去,则取决于它周围没有变异的同类是否承认、是否能在变异者处于萌芽状态不将其扼杀。如果让其生存繁衍下去,这变异者因为其更强大的基因优势,很快会独树一帜,碾压其他没有产生变异、但原本是其同类的物种,并经过一代代的进化、繁衍,最终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新的物种。从此,其孕育的基础_低一级的物种被其奴役、统治,为其服务,供其驱使。
人类呢?会不会因为使用智能技术、生物技术,自我创造出一个更高级的物种?这是一个未知数,完全取决于人类的智慧!毕竟人类有意识,有那能力做出控制。
但谁又说得准呢?毕竟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无限贪婪、无止境欲望的结果,必定会导致一个新的物种产生,从而一如以前的物种进化进程一样,一步步将自己变成这更高物种的“奴隶”!
所有的事物,个体、社会、物种,都是这样,看似在发展前进,其实是在一步步为自己自掘坟墓!并因此产生一个更高级的新的事物!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所以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稍微留意社会形态的发展,我们就能发现,原始社会的人们,因为希望生活更好、更安全,开始集群结社。但只要有集群结社,就必然会出现分化瓦解。
《周易。系辞传》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类、群一聚一分,阵营对立出现,阶级斗争开始。正是这出于更安全、更好生存繁衍的欲望,导致人类及人类社会出现分化,产生对立,发生战争,奴隶社会出现;奴隶社会…依此类推。
而且,聚、分一经开始,就如核反应堆的裂变,不可逆转,也难以控制,只能从此不息的裂变下去,直至核燃料用完,“反应”停止。
欲望,这无止境的欲望,是魔鬼,也是动力。它既引领前进;也让一切自掘坟墓,走向毁灭。
蛇诱骗夏娃吃这善恶树上的果子,让人类从此懂得了善恶,也因此产生了欲望。从此,潘多拉魔盒开启,而一经开启,就再也无法开上!
“损不足益有余”,这损、益的背后,就是一种欲望的力量!
整体内部成员之间,“人为”的“损不足而益有余”到一定程度时,天道就开始对这个整体“损有余而补不足”了。是社会,整个社会就会引发阶级革命,导新的社会形态出现;是生物,生物就会“物壮则老”。
为避免产生这种剧烈的革命与动荡,中国儒家提出“中庸”之道,试图通过“人力”_人旧主观能动性、主观努力,尽量维持“居中”不剧变的局面。这点,早在《中庸》一书之前,《尚书》中就有体现,“道心惟徽,人心惟危。惟精唯一,允执厥中”;体现在《周易》里,就是“居中”比“守正”更好,当然既中且正更好(比如乾卦的“九五”爻,既中且正,又是纯阳卦,所以此爻被人引为“九五之尊”的皇位象征),避免走到“亢龙有悔”极端地步。
姓蒋名介石的蒋总统,在希望效法《周易。豫卦》六二爻“介于石,不终日,贞吉”那样,自励自省的同时;又希望如该爻《象传》所说的“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那样,“既中且正”,所以又字中正。他愿望是美好的,至于能否做到,或完全做到,则不好评论了。
但“人力”又如何能敌得过“天道”?!“天道”的“元、亨、利、贞”或者说"成、住、坏、空”进程不可阻止,人力只可延缓这一进程的速率。
人世间,“人力”和“天道”,两者共同在起作用,人力影响、天道决定一切的变化与“革命”。
“人力”是看得见的“手”,作用明显,时有时无,因人而异,“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天道”是看不见的“手”,时刻存在,无有停息,虽然不见痕迹。其正如《诗经》所说的:“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人力”过了头,就是“拔苗助长”,就会遭“天道”的明显“反噬”,“天道”就会帮忙“出头”,报复劲使过了头的“人力”。
“人定胜天”只是人类的无知和“痴人说梦”!
所以,马克思说:“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次胜利,都会遭到它的报复”。
“天道”_自然之道,是根本大道;“中庸”之道,是人间正道。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告诉我们,一切存在,无论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具有意志。这种意志就是一种盲目的、无止境的冲动,是一团永不疲倦的欲望。物种等级越高,意志就越坚定,欲望与就越强烈。
但物种的欲望越强烈,产生变异的速度也越快。正是这欲望,使旧事物消亡,新生事物出现;欲望越强烈,消亡与新生更替的速度越快。一切事物,微观如粒子、原子、分子,宏观如物种、社会形态,都是如此,概莫能外。而且,这欲望、这意志,还很容易在外界力量的诱导下,趋于强烈。
这一点,也可以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揭示的规律发现。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在巜年轻人,读马克思吧》的讲座中,对马克思哲学原著进行研读后,解读说: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也是无止境的,它要把触角延伸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把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压榨一遍后,资本走完全球化进程后,无产阶级才会觉醒,既而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从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_这就是资产阶级的无止境的逐利欲望,引发的社会形态改变。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世界的本质是矛盾的,系统内部的个体之间,必须“损不足而奉有余”;而作为一个整体,则又总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这矛盾不可调和!
而这矛盾的背后,无止境的欲望又推动着这矛盾的发生和加剧。正是这欲望,引发矛盾;在矛盾激烈到不可调和时,变革发生,新事物也由此产生。
王东岳的《物演通论》,提出“递弱代偿”法则。说世间之物,后衍的物种的生存强度(生存的顽强程度)总是呈现递减态势,一代比一代弱,于是,要想生存下去,就得不断地寻找更多的支持因素,这个支持因素就是“代偿”。
从越高级的物种,欲望越强,变异越快。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基础不稳,肯定会导致缺陷越多,从而越来越弱,因此也就需要寻找更多的支持因素,出现“代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知:
意志本质上就是一种欲望;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矛盾就不会产生或不会加剧,毁灭也就难以发生或可以延缓发生。
但欲望却不可没有。有,事物才能存在下去;无,事物毁灭得更快,甚至会胎死腹中。而欲望过于强烈,也会加剧矛盾,导致兴亡更替的更快。
要保持适度,只有遵行“中庸”之道。“中庸”之道,适用人世间,也适用于自然界、宇宙间。
但,“居中守正”,又绝非人力可控制。因为宇宙间的任何系统,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即使某个人再能遵守“中庸”之道,但宇宙间的一切,“通体关联”(见康德《论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相互联系,发生关系,产生影响,不可能完全做到“独善其身”_个人独善其身也改变不了大局。所以,人力不能改变自然发展的趋势,最多,只能延缓这“成、住、坏、空”或者说是“元、亨、利、贞”的进程。
《乌合之众》揭示,大众作为一个整体,根本不具备理性,自然也就不可能遵守“中庸”之道
对此: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素,这是庄子的智慧。
尽人事,听天命,这是《周易》的智慧。
因此:
人,一切看开就好;不执着死守,也不随波逐流;顺其自然,因势就利,稍加人力;如此就好。
因为:
现今的宇宙,处于膨胀状态(霍金《宇宙简史》),这一状态,从根本上讲,就处于消极的时代。我们只能在这消极的背景中,展示积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