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宠坏”的真相
有一本书叫做《三岁看大》,作者是一个著名的早期教育专家,哈佛大学“哈佛学前项目”总负责人,伯顿.L.怀特先生。他关注到一个现象,为什么很多孩子到了两岁变得那么难缠呢?四五个月大的宝宝,都是那么可爱,肉乎乎的,总是把手指放在嘴里衔着,嘴边挂着口水,一脸灿烂的笑容,可是为什么到了两岁,他们就变成了家里的小霸王?
怀特先生做了很多跟踪研究,看看这些被宠坏的孩子究竟在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他发现发生变化的第1个关键时期是5个半月到7个半月,那个时期孩子已经会做了,他们不再像小的时候有那么多时间睡眠,他们有着更多的精力需要发泄,并且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但是很多家庭却像对待更小的宝宝那样对待他们,让他们躺在床上,无所事事,妈妈只是在有喂奶等需要的时候才去照看他们一下,他们感觉很无聊,于是开始用哭来吸引大人的注意要求,被抱慢慢就养成了爱哭爱闹,缠着人抱的毛病。
另外一些宝宝刚过着丰富的生活,大人经常主动抱着他们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开辟一小块地儿让他们学习爬行,放在学步车里开始溜达,等这些孩子每天被各种新奇的事情所吸引,小眼睛看都看不过来,哪有时间哭闹呢?
其实,不仅5~7个月很重要,任何时期都很重要。怀特先生建议在孩子自己提出要求之前,家长就必须提前予以满足,那么孩子就会处于积极的活动和积极的情绪之中啊,如果当孩子必须以某种方式提出申请,而且申请还不一定得到满足的时候,孩子的心灵充满挫折感,于是哭闹渐渐成为一种习惯。
让孩子总是处于积极的活动和情绪中,它的意义不仅仅是防止孩子被宠坏,并培养良好的社会能力,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还在不断发展着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能力。
2.千万不要发生能量的固着
其实孩子的能量是流动的,只要一件事满足了他就不会永远惦记着他,即使是孩子最爱吃的糖也是如此。有些孩子见到糖就非吃不可,有些孩子就可以拿着糖也不吃,因为他心里没有那么强烈的渴求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更有趣的事情吸引走。
所以,千万不要让孩子发生能量的固着!宁愿短痛一时,不要长痛永久,这也说明任何一种理论坚持过头都是错误,顺其自然,当屈则屈当直则直才是最重要的育儿之道。
为什么孩子会发生能量的不着呢?
首先家长对某些事情限制过多,孩子适当的满足,就不会贪恋此事,而家长紧张的态度强化了孩子对这些事的注意。
其次,家长在性质时可能采取了强制手段或者态度激烈,如果是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对孩子的情感伤害小,孩子发生骨折的可能性也小,而受伤的情绪让孩子对这件事刻骨铭心,更加容易固着。
发生了能量的固着怎么办?放手。
放手,拆掉强拉他的外力让孩子的内在机制自己起作用,孩子的不满足得到了补偿他的能量就会流动,就不会总在这件事上打转了。
3.什么都不是事儿,你当它是事儿它才是事儿
在著名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有这样一个治疗信念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式才是问题。在心理学界这句话很有名,他有很多类似的表述,什么都不是事儿,你当他是事儿他才是事儿即孩子的心理是非常流动的,很多一时的问题并不是造成永久的影响,而你如果过度关注这个问题,则有可能把它固化下来,成为真正的问题,而且孩子的心理是相当复杂的,现在的心理学原位群境,大人以自己的心理揣测孩子的想法,是一个糟糕的构建过程,会逼迫孩子逐渐失去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