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23 星期三 晴
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在教师不做讲解,只提供一定素材、情境的条件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活动,通过分析资料、情境,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实验和验证,以此来获取知识。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掌握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固定的安排,教师有计划地给全班学生上课,学习设置好的各门课程。
接受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以定论的形式讲授教材,来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要求学习者去独立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师所传授的东西加以内化,即把新学的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结合起来,并储存在认知结构中。
合作式学习是指通过小组等形式来组织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和学习,从而对所学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的学习方式。
自主性学习是学习者能够认知自己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行为。
课程是由一 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套基本而又有创造性的计划与设定。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
教材也叫课本,是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明晰而系统地按教学科目分别编写的教学规范知识。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文是教材的主要部分。教材的编排决定了一个年级中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将按照怎样的次序组成,或这门学科的内容在几个年级中的排列次序。
作业是指学生在课内或课外独立完成由教师布置的,为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而进行的学习或练习任务,分为课堂作心和家庭作业。它是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形式,用以巩固、加深课堂教学内容或补充其不足。
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在学习知识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预习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辅助作用。有效的预习不但可以巩固已有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还可为接受新知识扫清障碍。
复习指再一次学习,把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使它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复习与预习一样,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巩固深化知识、培养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在面临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方法可以利用时,将已知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当常规或自动化的反应不适应当前的情境时,问题解决就发生了。问题解决者需要组合已经习得的概念、命题和规则来达到一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