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诗词曲赋随侃
(十五)
上一侃,我侃了林黛玉的咏菊,这一侃,我饶有兴趣的侃侃薛宝钗、贾探春、史湘云的[对菊]、[供菊]、[画菊]和[簪菊]。
對菊(史湘雲)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淺谈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村头:意不戴帽子,这里喻指不拘礼法。
*傲世:菊不畏风霜,冒寒开放,有“傲霜枝”之称。
*知音:知己朋友。
*寸阴:极短的時间,這两句意谓,不要辜负大好时光,對着菊花尽情赏玩,好景是不太长了。
供菊(史湘雲)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坐香分三径露,抛書人對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供菊:将菊花插在瓶中,放在房间供观赏。
*喜堪俦:高兴菊花能作伴。
*几案:即“婷婷点缀几案幽”,婷婷:指菊花好看的样子,幽:说因菊花的摆设而使环境显得幽雅。
*隔坐:意指一座之隔都闻到了菊花的香气。三径露:说菊花从三径分得。
*霜清:指菊花清雅。
*圃冷:菊圃冷落。
*傲世:喻自已也与菊花一样傲世,并不迷恋这世上的荣华富贵,春风桃李,世俗荣华。淹留:意指久留忘返的。
画菊(薛宝钗)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丹青:指绘画所用的青的红的颜色,亦作画的代称。
*聚叶:花由许多花瓣集成,菊叶亦很茂聚,泼墨是国画“攒花”的常用手法。
*浓浓:对风前菊花姿影的在纸上,密而不乱,远近掩映的心领神会。
簪菊(贾探春)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发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簪菊:插菊花于头上,古時风俗。九月争插菊花,杜牧有诗为证:“黄花插滿头”。
*镜中妆:指钗、簪一类首饰,女子插于发间。
*彭泽先生:指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爱菊喜酒,“满手把菊,醉而归”。
*葛巾:用葛巾做的头巾,九月霜:代指菊,九秋泛指秋天。
*高情:意指時俗之人。
以上[咏菊]篇我认为就比不上(我的上一篇侃的)林黛玉的[咏菊]了,不过这些[咏菊]的诗文,现代人还真是吟诵不了的(最起码我是没那个水平,吟不出诗文也作不了赋的)。虽然我已过年过“花甲”奔“古稀”了,闲暇时间翻翻重温《红楼梦》,吟诵其中的[咏菊]诗文,案头一杯“碧螺春”,诗香伴着茶香,那真是“神仙般”的愉悦。
“花事吟”反映了那个時代都市的习俗和文化生活情趣,彼此唱和,咏物咏吟诗,是那个时代贵族仕大夫闲逸生活的反映。小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寄情寓兴,[吟菊]诗词通俗易懂,几百年来这作为我国“四大名著”被民众广为传诵的“津津乐道”。只可惜,现代人“快生活”无暇也无趣这般吟诗作赋,有功夫都在“玩手机”,都是些“低头族”“手机控”了。
本文资料重点源自于我国著名红学大师蔡义江先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