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这本《白蛇》我没看懂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徐群山就是徐群珊。我没想到这是严歌苓关于同性之间关系思考的小说。严歌苓在我心中是个重要的人。她的文笔的确不凡,使我这个骄傲而肤浅的读者为之倾倒。
我爱她的理由很肤浅,我就是喜欢她笔头的字,排列组合,表达出来的张狂和放肆,没有年龄感的讽刺和反语,几乎要把她当同龄人看待的熟悉感。很多时候,她的语句就是我内心的OS。《吴川是个黄女孩》就是个好例子。我一直以为那样的嘶吼和绝望不甘只是我的命运,但她用写作震慑了我,要我知道 一个作家就是得有道听途说之后下笔翩若惊鸿的表现力,即使那不是你的故事。这就需要你能有无限的同情心、想象力和设身处地的理解力。我不知道决定这一点的是野心还是实力。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既没有这样的实力,也没有这样的野心。我写作的目的,就是讲我自己的故事,我自己的情绪。故事里的所有人物,都是我的毛发,是我拔下它们并吹一口气使它们扮演生旦净丑的角色(好像有点偏题)。《白蛇》这部作品并不是我喜欢的题材,就像严歌苓在后记中所说的那样,东方人对同性恋者怀有天生的鄙弃。那种厌恶是控制不了的,我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别人说你露出鄙夷的表情是不对的,我只能苦笑着解释我只是遗憾而非歧视。
但是白蛇确实是一部好作品。原因在于它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面。一、它的字句。整本书我只抄了关于徐群山的勾勒描写。我觉得她塑造的这个人很微妙,她塑造人物的方法值得模仿。她不用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徐群山。她用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她的动词很活跃,描写很自我,在我看来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有些字句比方说“她多想看徐群山惜别的眼泪从珊珊眼中流出”是小说的灵魂性句子,勾人魂魄。二、它的结构。我在写浮宫的时候大量借鉴了《扶桑》的结构。结果很多人都跟我说喜欢浮宫的结构。我想这一点是我忽略的,我一直追求那些浮现在表面的句子,反而忽略了怎样的一个叙事结构能使人愉悦而深刻的get 到你想表达的东西。所以看了白蛇后,我又想去模仿它的结构,可能我真的会去写一部类似的结构的作品,但要换一个我感兴趣的题材。三、它的主旨思想。尽管我不感冒同性恋,但是白蛇写的清新,即使有黄片段,你依旧觉得清新。那种若即若离的渴望深情在严歌苓笔下幻化成一种美好的关系。读完后你所知道的美好情感又多添了一种,那也算是情感世界里的一种开阔,也能引发一下自己对同性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