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河的干流。不过在形成之初,除了儒家这个干流,还有很多重要的支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跟儒家同样属于先秦诸子的道家、法家、墨家。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就把注意力放到这三条支流上。它们跟儒家交汇、融合,互相补足,奠定了中国思想的互补结构。
好,现在我先从道家思想的源头——老子讲起。
关于老子,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鲁迅小说《出关》中那个骑着青牛、嘴里念叨着“道可道,非常道”的老头。老子和孔子一样,对后来的中国思想影响太大了。
那么,老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钱穆先生说过,在中国思想家当中老子最复杂。他说,老子最崇尚自然,但又最功利;老子最博大,但又最算计;老子的心智,最有智慧,但又最深沉、最世故。钱穆这段话很有意思。一般人不是觉得老子淡泊名利,很出世吗?下面,我要告诉你还有另外一个老子,一个很入世,很阴沉的老子。
这世界为什么乱?
孔子要解决的问题,是礼崩乐坏以后,应该如何救世?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所以儒家是入世的。而道家正好相反,在他们眼中,这个世界已经病入膏肓,不必去救了,所以道家是出世的。不过,你别看传说中老子骑了一头青牛云游四方,好像很潇洒,其实骨子里,他很有野心,也想救世。
但凡救世方案首先就要回答:为什么这世界乱成这样?病根在哪里?
孔子说因为大家都不认周礼了。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那老子怎么看呢?在他看来,世界这么坏不是因为礼崩乐坏,而是人们已经忘记天道了!
天道是什么呢?这正是《老子》这本书的核心问题,也是老子对中国思想重大的贡献。在讲孔子的时候我说过,在孔子的理论里也有一个类似的概念叫“天命”,跟老子说的天道很接近,你都可以理解成天的意志。
那么,天的意志又是什么呢?
你已经知道,孔子的天是通人性的,是有德性的。孔子的天是有意识的、人格化的天。而老子的天不一样了,他的天没有意识,也没有人格。所以,天的意志跟人的意志,毫无关系。
这种区别,你看看《老子》和《论语》这两本书就能感受到。《论语》是对话录,里面有上百人,讨论的事都跟人更有关系。那《老子》呢?里面一个人都没有,空旷寂静,是一种“宇宙视角”。《老子》这本书读起来冷冰冰的。他面无表情,甚至有点冷酷地为你讲万物运行的法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还由此类推出一个更可怕的事实:“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就是,天地无情无义,把万物当成是古人祭祀典礼上用草扎的狗,用完就扔了。圣人对百姓也是一样,并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在老子的眼中,从宇宙到社会,都是没有人格、没有好恶的世界。
你看,正因为老子和孔子对“天”的解释不同,他们对世道败坏病因的诊断就不同,开出的救世药方当然也就不同了。
无为而治的救世方案
那么,老子的救世药方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无为而治。无为,听起来是不屑救世,但不要忘了后面还有一个“治”字,无为只是手段,治,才是目的。所以说啊,无为而治可以看作是一种另类的救世方案。
无为而治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针对统治者而言。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认识到事物本来的规律,耐心等待客观条件自然产生。等到时机成熟,就可以四两拨千斤,小动作撬起大格局。你发现了吗,老子其实还挺有企图心的。在他眼里,无为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有为。
第二层意思是针对百姓的。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意思就是说不要圣人、贤人、能人来拯救世界。儒家、墨家、法家都推崇圣人、贤人、能人,让他们来治理天下。但老子认为,世道不太平,纷争不断,就是因为牛人太多了,个个都有一套救世方案,而且还坚信只有自己那一套才能救天下。吵来吵去,打来打去,大家都要做出头之人,结果就是天下大乱。假如换一种思路,大家都不当救世主,不管人家的闲事,只为自己而活,守好本分,天下不就相安无事了吗?
所以,在老子看来,最好的政治秩序是“不争”。
那么,老子心目当中,理想的社会是什么呢?你要知道,在先秦,除了法家之外,儒道墨几家都认为,最好的世界都在过去。孔子要回到西周,墨子向往的是大禹时代,而老子呢,就更早了,竟然是文明尚未开化的远古,是那个“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世界!
不过,智慧如老子当然很明白,时间不可逆。其实,他是要借远古来阐明他的治国理想。在他看来,治理一个大国太难了,总想着有所作为,有时候反而会造成灾难。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说治理大国与煮一盘小鱼一样。怎么才能把小鱼煮得好吃呢?做过饭的人都有这个经验,你要是用大火,还使劲翻搅,这鱼估计就没法吃了。所以,如果想把小鱼煮好,得顺其自然,不要过多干预。
这就是老子讲道理的典型方式,不是下定义,而是打比方。他这么讲,这道理变得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每个人都能从老子那里读出自己的道理。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历野心家、阴谋家,那些崇拜厚黑学的人会特别推崇老子,他们从老子那里学到了什么?对付敌人的权谋啊。老子不是说“大智若愚”,要善于隐藏自己的聪明吗?他还指点人们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你要削弱的对手的话,先让他变得不可一世,最后从高空掉下来,跌一个嘴啃泥。你看,老子的思想,正面可以用,反面也可以用。智慧与卑鄙,有时候只是一张纸的两面,就看谁来用,用在哪里了。海涅说过: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假如老子读了今天的厚黑学,估计也得像海涅这样叹息。
老子和孔子,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智慧,在后来漫长的演化中变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对立思维模型。儒家思想是积极的、光明的,对人充满了同情心,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世界。而老子代表的道家思想是消极的、阴暗的,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世界。
哪种世界更符合人们的心理感受呢?这大概就见仁见智了。
今日得到
老子和孔子对世界的根本理解不同,于是两个人推导出来的救世方案也就完全不同。孔子提倡积极有为,而老子讲无为无不为。
儒家和道家的智慧构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在有为与无为、积极进取与消极无为之间保持了微妙的张力与平衡。
今日思考
你觉得,孔子的充满人情味的世界,跟老子的冷酷无情的世界,哪个世界更真实呢?为什么?
划重点
1.无为而治:无为只是手段,治,才是目的。
2.老子讲道理的方式不是下定义,而是打比方。每个人都能从老子那里读出自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