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直接表明了人与工具、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界的不同。人的存在是不能受任何本质概念规定的。一个工具,如斧子,它在制造之前就已经规定了它的性质、用途、用法、形状大小等本质属性,然后被生产者制造出来。但人的存在却不是提前被上帝规定好的,上帝无法主宰人的本质。人之初,空无有,人的选择造就了人自身,人的本质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人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自由行动和意志来创造自己的本质,并决定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萨特看来,客体世界荒谬荒诞,人生由此痛苦孤独。但是作为主体的人却应追求自由,不断选择,我们在自由选择时又应该承担责任,自由和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萨特将“存在”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在的存在”,就是“物”的存在,它无意识无目的无理由,它就是它,它孤立而偶然,因此萨特讲:现象即本质。另一类是“自为的存在”,这种存在是有意识的存在,是人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具有超越性,强调行动的永恒可变性,它要改变自在存在的永恒性。个体的人没有不变的本质,他自身的现实境遇和自由选择创造了他的本质。一言以蔽之,萨特的客体世界是“自在存在”,主体世界是“自为存在”。人类先天无本质,无论怎么样,人类的失败不可避免,无论你怎样选择,怎样造就自己,却永远无法实现“自在自为的存在”。我们不可能像对象一样客体的自在存在,也不可能自为的虚无的存在。人只有边追求自由边承担责任,在行动中自己创造自己的本质。
体会:
飘渺于空中
在记忆里回旋
只是点滴间不可留
单纯到你已经看穿
阳光透过那逶迤的身躯
我斜眯着眼,看着
简单到想着你的身影
会不会也是这样
烟,还在夹缝中升起
微弱的火星
只有那么一点可以看见
恰如爱意
亦或简短但须热烈
PS:我并不抽烟,动漫中的一个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