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琼瑶的离开引起了很多人的共情。对于我们七零后来讲,琼瑶的言情小说在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深刻,从我个人来讲,也在这影响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最开始接触琼瑶的书,大致是在小学的时候,我哥的一本《燃烧吧,火鸟》,大致是这本书,封面花花绿绿,似乎在初中时代不被推崇、甚至被禁止。那是八十年代末,琼瑶的书刚刚在大陆流行,其言情的属性和扩散的趋势使不少学校如临大敌。
然而,禁止是无效的,我的同学们都受了极大的影响。随着大量以琼瑶原著为素材的电视剧铺天盖地袭来,初中生已经在琼瑶描述的纯爱世界里不能自持。我隔壁的女生,开始整天说港台腔,学的就是女主,现在想起来的确是有些可笑,但是当时只是感觉有些怪异而已。有的女生改了名字,大多数是按照琼瑶小说里面的人物去改,有甚者,直接用了琼瑶的琼字。
许多电视剧和荧幕形象都深入人心,很多演员籍此出名,还有主题歌和插曲流行在大街小巷,密密麻麻的歌词和五颜六色的贴纸出现在少男少女枕边的日记本里面,那似乎是那个年代难得的希望和光。《六个梦》系列的《婉君》和《雪珂》,小金铭、刘雪华;《庭院深深》、《几度夕阳红》,具体的情节早已忘记,但是很多人都通过这些书籍和电视剧、歌曲定位了心中白马王子或梦中情人的形象。
记得因为爱看《含羞草》遭到嘲笑,那大概是这样的心里:琼瑶的作品人人爱看,但是却总觉得是言情的看起来丢人,后来《梅花三弄》中,姜育恒独特的嗓音如痴如诉,使上高中的我感受到爱情的博大与磅礴。我想说,琼瑶给与当年每个人的,或许比你想象的更多。
再后来,大学毕业后,是《还珠格格》与《情深深雨濛濛》。这些电视剧作品与早期的有些区别,成功的商业运作使这两部作品成为街头巷尾热播的国民剧。琼瑶的遗书里面“活得潇潇洒洒”,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当》那首歌和小燕子们策马奔腾的场面。大家都爱看,我觉得就必然有可取的情绪价值。
昨天,林青霞、林心如、王艳、赵薇等一众通过琼瑶剧红极一时的演员发声悼念琼瑶,我相信她们是真心的,也是人之常情。那些激动人心的剧作,原著、导演、演员之间的共鸣,是再正常不过的。
琼瑶的人生,与她的作品一样,都是轰轰烈烈、敢爱敢恨。她的翩然离去,足够精彩。我的解读,在于她要表达与已过世丈夫平鑫涛的同样观点。当然,这也是她自己的立场。
其实,这几年我听说的琼瑶的讯息,多是她与平鑫涛子女与前妻的争执。她和平的相濡以沫,以及在共同患难、共同创业时期的感情,与破坏平家庭的传闻让大家感觉真相扑朔迷离,我觉得平家子女的反应也是正常,而琼瑶的痛苦,在于一个爱情理想主义者陷入了一个百口莫辩的境界。
而我,相信、尊重、怀念琼瑶,因为她没有过多的辩解,最后以自证的方式宣告世人,这是不寻常、甚至是伟大的,而我曾经激动和感叹于她的作品,这是应该感激的。
实际上这个世界,比我们孩童时复杂的多。琼瑶先生写的那些纯粹的爱情并非不存在,只是我们的时代与八十年代相比,改变的太多。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已经是九十年代初,那时候镇上有一个轰动一时的重婚罪案例。犯了这个错误的是镇政府一位前途光明的年轻干事。小镇不大,于是这成了村民们的谈资。我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但是舆论指向,都是发难这位年轻干事的花心。那个时候的价值取向如此,可如今不同。
那时也有破鞋,可是一来不像现在这样泛滥,二来如果有这样的事一定是千夫所指。而现在,看看身边,可以近乎用“笑贫不笑娼”的同理来形容:每个单位里或多或少都有桃色事件,但如果男主有个小职位或者会赚钱,那么受伤害的原配往往忍气吞声,吃瓜者羡慕多于指责,道德水准的下滑可见一斑。这从短视频软件里面擦边球吸睛赚流量的到来如出一辙。我想这不是琼瑶笔下的爱情世界。
琼瑶先生所描绘的,并不幼稚,因为纯粹的爱情来过,也许有保鲜期,甚至也有相濡以沫多年的持久爱情。这应该是人类生活的至高境界。关于爱情,并不是曹雪芹公所说的“情既相逢必主淫”。你别说你没体验过爱情,生来就是脐下三寸的奴隶,那只能说明你是一个渣子,不论你有多大的名、多大的利。
还有,看看周围的女子吧,他们在这龌龊的世界活成了什么样子。优雅无可言,有些男人婆,一脸苦相,喋喋不休;有些怨妇,一身嗔气,装疯卖傻;有些傻妞,极致利己,吃吃喝喝;有些悍女,寡淡惨白,阴郁骇人。若没有琼瑶式的淑女定义,教人如何相信这世间的美好呢。
怀念琼瑶,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救赎。琼瑶先生,您用这样一种方式自证这世界的纯粹,我悟到了,同时深深的感激,在我四十不惑的年纪,能够再次通过自己的心灵回归体验那些年的蓝天白云。
我相信,我会继续鄙视那些狗苟蝇营的功利,也会重整旗鼓、迎接自己的重生。
一路走好。您是一代传奇,无可置疑。您的灵魂,当然、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