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一种成长矛盾。
具体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认知,这里的“认知”指的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形式,包含看法、情绪、信念、价值观,以及行为等。
奇怪的是,“认知失调”却能促使着人们去寻找不一样的人生角色,有些人因为“认知失调”成为了作家;有些人因此成为了商人;有些人因此成为了演说家;有些人因此成为了政治家;有些人因此成为了媒体人;……
心理学家提出:相冲突的认知是一种原动力,会强迫心灵去寻求或发明新的思想,或是去修改已在心里存在的信念,从而减少和抵消这种由失调而产生的压力和心理不安,通常采取以下三种途径:减少不协调认知成分;增加协调的认知成分;改变一种不协调的认知成分,使之不再与另一个认知成分矛盾。
1
人生角色:学者|政治家
下面借鉴《狐狸与葡萄》的寓言故事,来具体阐述“认知失调”带来的多种人生角色。一年前,有一群小狐狸发现了一个葡萄架,不过那时它们还太年幼,父母不让它独自出门。经过了一年的成长,他们都成年了,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他们也终于盼来了葡萄成熟的季节。
第一只狐狸,非常聪明理性、遇到问题习惯分析思考,它来到了葡萄架下,它甚至没尝试跳一跳,仅凭借对葡萄架高度和自己的身高、弹跳力的综合估算,就得出一个非常精确的结论:以我的个头,这一辈子都无法吃到这葡萄了。
它又想:这个葡萄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的动物吃完了,怎么留下这么多。哼,肯定是酸的。还好我够聪明,没浪费时间在这酸葡萄上。得出这一结论后,它心情愉快地离开了。
这只狐狸就是著名的“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酸葡萄效应故事的主角。这类思考者可称为“认知失调的批评家”。明明想吃葡萄,却要采取放弃为吃到葡萄而做的任何努力,这就导致了认知失调。
而“酸葡萄效应”,又被称为阿Q精神,即以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合理理由来解释不能实现自我目标的现象。因此,这类批评家,是擅长用合理化解释来改变自我认知,以适应并接受现实的批评家——如果说这一只狐狸是学者型的批评家,接下来第二只狐狸就是政治家型的批评家了。
第二只狐狸和前面的狐狸一样聪明,经过一番计算,它发现了自己不可能摘得到葡萄。不过,这之后它的想法与前者不同,它想:这是什么葡萄架,设计得这么高,不合理!设计师一定是个歧视狐狸的种族主义者!还有,这是什么葡萄藤,居然爬得那么高,稍微低一些也能获得足够的阳光和水分,也不合理!你们都得给我好好改革,下次我来之前一定要都改过来!
批判了一番之后,它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这是典型的政治家型的批评家了。
第二只狐狸也是“认知失调的批评家”。它解决认知失调的方法,在心理学上称为“抵消作用”,即以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抵制自己的真实感情,从而降低对不协调的认知事物的重要性。简单来说,就是你很重要,却不迎合我,我就把你批评得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