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独特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在每节课恰当地提出问题、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趣味横生的学习氛围中,活跃学生的思维,逐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记得有一次,我的同事向我描述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当学生进入到教室之后,看到桌面玻璃板下边压着的潜望镜的制作图纸,都在窃窃私语,这节课又要制作什么好玩的东西?他们的言语中充满了期待好好奇。
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光学的任何原理,也不知道光的传播方式,当我拿出一个潜望镜的样品在同学们中间传递,让他们对潜望镜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并充满好奇和疑问,这样同学们在下面的制作过程中就会非常的认真。
当把光的反射定律以及整个制作过程讲解完之后,同学们就迫不及待的进行画线、切割、打孔等等工序。大部分同学做的有模有样,各个动作做的非常到位,但也有同学在画线的过程中,会将两条平行线画成了相交线,有的同学将入光口和出光口的位置画错了,竟然有同学将口开在了潜望镜的盖子上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好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我在整个教室里指导着在制作过程中出问题的同学进行修改,因为每个同学都想做到最好,然后带回家去给家长看一看他在这个学校的劳动成果。
在制作过程中,有一个同学把进光口和出光口开在了同一个面上,我提醒他开口的位置弄错了,他没有听,还是我行我素地继续着。我想,我已经给你说了,等到最后他一定会该回来的。但是到了快下课的时候,他主动找到我,说让我看一个不同的望远镜,我一看,开口还是在同一面上的。
他拿起自己制作的潜望镜向后看去,边看边说:“老师,我做了一个向后看的,并且影像是倒立的潜望镜。”
有好几个同学听到了这句话,都过来抢这个潜望镜一探究竟这个不同的望远镜。
于是,在评价环节时,我让这位同学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望远镜呢?他解释说,当时在做的时候,就想试试在同一个面上开口的话,会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会呈现什么样的影像,出现这样的结果,他也没想。我表扬了这个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是正确的,但如果有自己的探究的思维也许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听完他的讲述,我意识到把学生当作容器的时代已经是“远古时期”的事情了。“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积极挖掘多维度的知识,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意设计,真正发挥“创意”的作用,提倡逆向思维,开启学生的思维之源,寻找他们的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