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若狐
我的闺蜜珍珠,大学毕业以后,就怀揣着梦想到魔都打工去了。为了在偌大的城市里站稳脚跟,珍珠生活的异常辛苦。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的,不甘平庸的珍珠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工作上频频受挫,几段感情总是不顺心,所谓的梦想更是遥遥而不可及。
因此,珍珠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上看励志鸡汤文,偶尔也会舍得下血本网购几本她所钟爱的鸡汤作家们的励志、成功学的书。
可是,鸡汤的时效总是来的快去得也快。珍珠每次扎一次才会鸡血满满,正能量爆棚,然而一时畅快以后,一切又都恢复如初了。
就这样恍恍惚惚了过了2年。珍珠虽然懂得很多很多的人生道理,然而她的生活却依然过的一团糟。
珍珠满脸困惑地向我寻求帮助:为什么每次看过一篇文章抑或一本书都会觉得受益匪浅,到头来却还是毫无帮助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起了杨绛先生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
珍珠之所以如此,除了读书不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选书不会读书。
那么,该读什么样的书呢?
真正会读书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那些一味地只讲大道理,没有方法论的鸡汤文只不过是将老套的人生训条稍作修改罢了,因此,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斋藤孝在他的这本《深阅读》中,特意用了整整一个章节的内容循循善诱地向我们阐述了阅读经典作品的重要性。
在斋藤孝看来,我们每天花大量时间阅读那些肤浅而没有水准的文章或者作品,就是严重浪费自己的精力。既然要读书,就该选择文化修养更深厚的伟大人物及现当代名人名家的书。
他们的作品在深度、表现力、洞察力等方面都与那些连一千本书都没读过就出书的作家们的书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倘若避开这些经典佳作,一味地阅读肤浅的书,就如同害怕成为职业选手,只能永远满足于当业余选手一样。
所以,想要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要选择多读“优质”的书。
我们要如何读书呢?
叔本华曾经说过,光是不停地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为此,我们要使用有效的读书方法。
从《深阅读》这本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如果读不懂,可以从白话译文入手
很多古典著作,直接读文言文很累人的,对此我们可以放下原书,先从译本开始阅读。
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对于文言文不太好的同学,边读边翻译的话很容易就失去了兴致。我们不妨先从一些简单易读的《白话聊斋》入手,既而便有足够的把握和信心重新挑战原书了。
古典著作虽然晦涩难懂但其内容极深,一旦迷上,我们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同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们的文化修养。
(2)边问边读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也是这样。只要养成边提问边阅读的习惯,就能提高兴趣和关注的持久力,从而更容易吸收书中的内容。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比如以前,我总是习惯性地拿起一本书直接就读,结果才看了十几页就兴趣索然,昏昏欲睡。即便终于逼迫自己读完了一本书,结果却还是一知半解。
而现在,我会在读书之前给自己列出几点需要弄清楚的问题以后,带着这些疑问去读,不但越读越有兴致,而且在读的过程中还会不断产出新的问题,终于读完一本书以后,我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3)“跳读”不为人知的优点
大多数人看到一本厚达三四百页的长篇小说,便如同泄气的气球一样,心情亦是阴郁的。
很多时候即便强打起精神来读,才读了不过几十页,往往也就没有读下去的欲望了,结果自然是半途而废。
倘若采用“跳读”的阅读技巧,只读对话部分,根据对话把握人物关系略过情节描写。
这样阅读的优点是,首先,能让你对自己的读书力充满自信。其次,不但提高阅读速度,而且阅读量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再有,它能培养我们的类推能力。最后,它还能使我们的想象力变得更加的丰富。
(4)随时随地均可读书
在如今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当中,我们每天都会因忙于各种各样的事情而无暇抽出一定的时间去读书。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有效利用一些空暇的时间来慰籍自己的精神。无论是在等车时、坐车时、洗澡时……随时随地均可用来读书的。
比如每天等公交车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等车来的15~20分钟看书,哪怕只看几页,也还是有所收获的。倘若把这些时间拿来刷刷刷,就未免有些可惜了。
(5)贵在“输出”
说到“读书”,其实是存在若干标准的。有时走马观花就算“读过了”,有时则会读得出神,能够记住每句话每个字。读书的关键在于从中吸收了多少内容,这些内容又是什么样的。
是否能把书的内容向别人说清楚,则是衡量其标准之一。
刚开始尝试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两分钟讲清楚其内容”为前提,然后再开始阅读。
另外,我们可以在网络上的各大平台上写读书笔记,主要内容就是书中的摘要和自己的感想,通过发表读书笔记,我们可以与很多人进行互动,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自己不断地努力。
此外,还可以参加线下活动读书会。至于人数,两三人足矣。基本原则只有一条――大家事先指定一本书,在读书会前都要读完,到了那天,每个人只需对此书做个简单的讲解就行。这样的话,不但加深你对一本书的理解,而且还能增强你的进取心和集中力,同时,还能让你与书友的距离一下子拉近。
如此以来,我们就能把读过的书悄无声息地转化成自身的血肉了。
只要学会了这样来读书,就能培养我们的思考力,掌握喝汤的勺子。如此以来,当我们面对生活当中那些纷繁复杂的麻烦时,就会结合实际,根据自身的状况,做出合理的判断,知道具体如何去做,从而轻而易举地克服眼前的种种困难了。
写到这里,我想珍珠也一定明白了自己喝了再多鸡汤也依然过不过自己生活的原因之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