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在我看来它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扎好纷飞的头发,穿好特备的战袍,拿上丰富的食材,进入厨房,伟大的事业在这一刻开启了。
我记忆中的第一做饭,就单纯的煮饭,是在我七岁那年。大铁锅,砖砌的火灶,和一捆不知道是什么树的干柴,由于人力有限,操作程序不当。煮出了一锅,说饭不像饭,说粥不像粥的东西,好不好吃,我不记得了(应该也好吃不到那去),但从此与厨房的缘分却再没有分开过。
味觉的提升,是在上五年级时,某天放学的中午,从那碗蛋炒饭开始。回到家,看着爷爷奶奶还在山坡上干活,饭菜也还是早上剩余的,在锅里蒸着,路过鸡窝,看到里面有两个鸡蛋,在那一刻,我决定了,我要吃蛋炒饭。
准备好配料:鸡蛋,青菜,葱花。烧火,洗锅,到油(那时有这么一气呵成吗),倒上调制好的鸡蛋,翻炒至金黄色,在把它推到一边,倒上米饭,米饭抄散后,在和鸡蛋一起翻炒,在加入切好的碎菜叶,撒上葱花,盐,大功告成。现在都还能记得,吃时的情景,内心深处散发的幸福感包裹着我的全身,第一次做居然做得这么好吃,比奶奶做的还好吃(为什么会做啦,好像是在电视上看到过)。
看到爷爷回来了,我急忙的把蛋炒饭吃完,说了声我去上课了,就急忙的跑了。果然,身后传来爷爷微怒的吼叫声:你又把鸡蛋吃完了,还吃了两个!嘿嘿,吃都吃完了,我才不管你啦,上学去了。(因为那时的鸡蛋,基本上都是有客人来了才会吃)
现在为止,基本上都是在家做饭,自己也很享受整个做饭的过程,想吃什么就百度一下。高兴的时候做好吃的,不高兴的时候,也做好吃的,当然,也有失败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只会越挫越勇。
一家人聚餐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我来操刀,看着家人吃饭时,一个个脸上的灿烂笑容,那是最美的阳光。一个人吃饭时,也是我来操刀(不然还有谁),放上音乐,准备好食材,请开始你的表演。
有人说过:留着眼泪吃过饭的人,是可以坚强活下去的。不知道留着眼泪做过饭的人,又会怎样啦。有次压力很大,身体也不舒服,工作中的事也没有处理好,情绪很糟糕,不想吃饭,不想起床,不想去面对。奶奶一个电话打过来,先还好好的,要挂之际说了声:要好好吃饭哦。情绪瞬间崩溃,眼泪就一颗一颗的往下掉,咬牙起床,收拾,做饭。
备好小米,洗好砂锅,加入清水至沸腾,在倒入洗好的小米,大火熬5分钟,在小火慢煲,(一边做,一边擦眼泪)。切好肉丝,加入盐,蛋清,生粉,提高肉的鲜嫩,在把蘑菇洗净,切片,用盐水浸泡,能去除肉眼看不到的杂质,同时又能保证蘑菇的口感。在放入粥里一起熬,熬得米粒松散,汤汁浓密,最后加入肉丝,大火收汁,出锅,香菇瘦肉粥就做好了(水量,火候很重要)。
看着它,之前的忧郁一扫而光,我的胃这时也真诚的告诉我,它饿了。吃完后,感觉有一股力量,从心底散发至全身,头也不晕了,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收拾好后,在家整理了一下情绪,出现了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所在,分析它,面对它,解决它,逃避改变不了任何事情。出门跑步,清醒一下,下午正常上班。
我与厨房之情分,看来这一辈子都解除不了了。希望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一栋自己的房子,自己设计,一定会有一个半开放式厨房,精致的餐具和永不凋谢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