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读后感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短衣主顾虽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地方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将长短衣服的人区别开来,体现出阶级差异,从最基本的吃酒开始,可以和狂人日记联系起来,将顾客分为长短衣,区别招待,不仅是表面的掌柜在“吃人”,更加深沉度的表现那个社会的“吃人”,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又对短衣主顾苛刻至极。而短衣主顾们层层监督,让掌柜难以掺水,又体现了他们的抗争的一面,但是这一面的抗争显得尤为微小,表现社会底层人物的微小力量。
“掌柜是一副凶面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各色的人物,各色的忧愁,开头寥寥数语就勾勒出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掌柜愁钱,主顾愁钱,心心念念的全是怎么“吃人”,又想着怎样不被人“吃”,占据各方面优势,让自己过得舒坦,但是在那样的时代,谁又能独善其身?为了排遣自身的苦闷,他们都用孔乙己来消遣:“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见他不理,又故意高声嚷道:“你一定偷人家东西了!”“什么清白?我前两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这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对于看热闹,找乐子的强烈需求,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所具有的通用的毛病,就是爱看人热闹,爱说人闲话,这在现代社会,又何尝不存在呢?恃强凌弱的民族劣根性。毫无保留的戳人伤痕,用这样的方法来让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和乐趣的变态的心理,就是中国传统社会留下来的陋习。
孔乙己,本身也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尽管他好喝懒做,也不曾与短衣帮那伙儿看客一样,用别人的痛苦来使自己快活,尽管穷困道只能靠“窃书”过活儿,他也从未脱下长衫,从未放下尊严,对孩子依旧是关爱,一碟茴香豆,也分给了身边的孩子,“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没有办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九文钱虽然不是很多,但他是“排出”,可见孔乙己依旧有几分所谓的尊严,风度依旧不能失去。
孔乙己生活在一个,人人鉴赏别人痛苦的黑暗时代,他虽然潦倒落魄,仍然维持着残存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