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去过一次婺源北部的鄣山村。鄣山村又名鄣山顶村,这个小村子在婺源还有点小名气,主要是它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该村位于海拔九百多米的一块相对平坦的坝上,是全县海拔最高的村庄。我记得休宁的里庄号称华东最高村落,也不过800米左右。
下图是上山的公路,路面四米多宽,从山脚下的卧龙谷到村子大概是十五公里。几年前这条路上出过一次重大交通事故,公交车被迫停运,只有乘坐山上村民的双排座货车上山,从车田到顶村一个单程十元,我说的是几年前的事,现在情况不知道。
我以前留下的鄣山村的照片不多,也有些过时,而且拍的质量很差,只好借用鄣山村官网的几张照片辅助说明,以免引起别人对鄣山村的误读。我个人觉得他们的照片看上去较为客观,没有那种云里雾里的虚幻感。
下图是沿路飞流直下的的瀑布。这水一直流往清华、婺源县城,最后流入鄱阳湖。所以,婺源和徽州其他几个县有一显著不同就是,婺源的河流都是往西流,属于鄱阳湖水系,而徽州的其他几个县河流往东流,属于新安江或长江水系。
要是没有来过鄣山村,可能会想象这个偏远山村生活水平可能较低,其实不然,由于村里有自己的发电站,电价便宜到只是象征性的收取,家家户户可以看到数目不菲的各类家用电器,很多家庭空调一天开到晚,多年前就是如此。另外,由于鄣山村地势较高,茶叶的品质在婺源绿茶中首屈一指,价格自然不低。
这几年知道鄣山村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旅游收入估计也在逐年增加,好好挖掘下去,这个村的旅游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比如,夏天避暑度假,我还知道村子附近有条通往山下篁村的古道,户外探险也是不错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地形使然,我去的两三天也是像下图一样终日雾气弥漫。
鄣山上的水是彻骨的冷,这也孕育了当地有名的冷水鱼养殖,村边遍布着用石块垒起的的鱼池。池子里是不断交换的活水。这鱼价格不菲,由于生长期较长,味道也很鲜美。
这是几年前我拍的鄣山村小学,当时只有三个年级,到了四年级就要下山去鄣山乡中心小学就读了。
下图是新建的鄣山小学,以前的平房已经拆除了,盖起小楼。一个村子要是留不住小孩子,也就留不住父母,村子只能慢慢颓废下去。
下图这男孩眼睛不是白内障,而是雪花飘在睫毛上。我那年上去时虽说已经是初春了,但正好赶上冷空气到来,山上很冷,此时温度大概在零度左右,衣服穿得有点少。三伏天夜晚也要盖被子,避暑不错,听说村里准备投资建休假山庄。
孩子的脸上显现了健康的高原红。他们对外来人还是很好奇,随着外来游客的逐年增加,估计这种情形现在不会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变小,好奇心就没有了。
顶村的老人在喂鸽子,她要是见鸽子不吃,会再从地上捡起来放入自己口中。经历过苦日子的老人,大体都是如此,舍不得浪费丁点东西。记得我以前回山东老家,一次和奶奶在一起吃鸡,我吃剩的鸡骨头丢在桌上,奶奶捡起再啃,道是:没啃干净,真令为孙的目不忍睹。
我给下面这位老人照了张相,然后把机子里的成像拿给她看,她很高兴,说:你是好人。好人的标准在她眼里竟是这样低。我走进看她用什么喂,她以为我想吃,摩挲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白色塑料袋,里面装着两三块桃酥,从中拿了一块给我。
我当时就住在这户人家,开门见山,屋前是干净的庭院和一条洁净的小河,山村生活是宁静的,户主对我说,你出门时,门不用关,这里没有事。晚上睡觉,底下铺着电热毯,上面一床被子和一床毛毯,倒也不觉得冷,耳边听着潺潺的河水声。
走进村头,可以看到海拔1630米的大鄣山擂鼓峰,山顶上白雪皑皑、云雾缭绕,山的那一头就是安徽休宁了。这海拔真的不低,要知道黄山的最高峰也仅仅是1800多米。
也可能是我爬的不够高,照片拍的效果不理想,没能拍到顶村的全景。
下面这张照片概括了现在嶂山村全貌,这张照片估计是用遥控飞机拍的。仔细看了一下,比以前清爽多了。照片右边建了一条观光道,道路的一边是鱼池,另一边是小河,看上去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