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遥远的70年代初,我八岁,刚刚迈入学校的大门。家里因为从母亲的故乡A省某村搬到了父亲的故乡B省某村,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就真成一贫如洗了。8分钱一个本子,2分钱一支铅笔。可我依然缺本少笔。
平时都是把本子用铅笔正面写了背面写,然后再擦了重写。一、二年级写字手重,写了再擦就会破。
有时,老师也会带我们去躁场上写字,我们从口袋里掏出捡得像粉笔的石头棒,蹲在躁场的土地上写,写完老师捡查了领我们进教室。
那个年代,大家都不富裕,老师也为孩子们想尽了办法。
我们这个刚搬迁来的家,就比本村原居民更困难了。父母被生产队按排,去没有人烟的山里守生产队的旱地。本村只留下18岁的大姐、哥哥和我。
记得是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我早晨给大姐说我没有铅笔考试,大姐也没有办法,没有回答我,难过地流着泪转身出工劳动去了,我在家里哭泣。
那天下午放学,我的班主任魏老师因我没去考试来家访。大姐劳动还没回来,哥哥去邻家跟同学写作业去了。家里就我一个。
看到老师,我不知道说什么,我拿着家里吃饭的蓝边老碗,从摇摇欲坠的、靠在墙角的竹编外壳的电壶(有胆的保温壶)里倒了一碗水,放在母亲陪嫁的木制小炕桌上,让坐在炕沿边的魏老师喝水。
然后,我像犯了大错被罚站的小学生,主动走到老师对面,转过身面向老师,两手下垂,低着头靠墙站着。
老师看了一眼炕桌上放着的一碗水问:“你们家没有喝水缸子,怎么用吃饭碗倒水?”我低着头说不出话,两手揪着衣襟角用力揉挫着。
老师再问我为什么不去考试,我不作声,可我的眼泪已滴到穿着旧布鞋的光脚面上,半天小声说“没有铅笔”。老师说:“你到学校来老师想办法给你铅笔你考试呀!”
这件事就像时代烙在我身上的烙印,已深深地刻在了骨头里,难以忘怀。它让我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那怕是一页背面没写的纸,我也会捡起来,留着写背面,即便是一辈子都用不上,我还是不忍丢掉。
这种习惯也常常引来儿女们的不能理解,他们说:“现在不是那个年代了,物资已很丰富,不缺一页背面的纸。”可我无法改变节俭的习惯。
倒是我的外孙女懵懵懂懂的理解我,把他正面写过的本子都留着给我。
那是一段充满艰辛与挑战的日子,但也是一段充满希望与梦想的时光。那时的我们,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但我们的精神世界却是丰富的。
我们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在困难中寻找乐趣,在挫折中寻找力量。
我们在贫穷中学会了坚韧,在困苦中学会了乐观。我们在失败中学会了坚持,在挫折中学会了勇敢。
那时的我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我们的心灵却是富有的。我们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情。
我们有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他人总是充满善意和温暖。我们有一颗坚强的心,面对困难和挫折从不退缩。
那时的我们,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我们的视野并不狭窄。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我们渴望去看看那个未知的世界。我们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们努力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够走出这个小山村。
那时的我们,虽然年纪小,但我们的梦想却很大。我们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画家、医生、教师……我们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甚至改变村庄的命运。
那时的我们,虽然生活艰难,但我们从未放弃过希望。我们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梦想。我们知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我们知道只有通过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如今回想起那段日子,它不再是我的痛,相反,它成为了我勤奋学习,努力行动,改善生活的动力。
因为那段经历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坚强和勇敢;因为那段经历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感恩和善良;因为那段经历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梦想和追求;因为那段经历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