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着《跨越不可能》这本书所揭示的蓝图,我尝试着列出25条自己最感兴趣的清单,以及15个想要解决的「宏大」问题。
25条最感兴趣的事情清单很快就列好了,然后简直有些收不住,不留神就加到了28、29条……想要取舍可不容易,只好先这样了。如果我再把注意力放在「感兴趣」这个主题上,恐怕很快100条也打不住了。
15个想要解决的「宏大」问题却颇有些难住了我。我想要解决的问题都太抽象了,可能也是自己想过太多次、无数次的原因吧。所有过去想过的各种问题,都已经收敛到了一个根本难题上——人类(或者说具体的每一个人,比如我自己)如何渡过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展开一点,也无非就是在三个维度上去探索答案:
- 探索人内心最深处的「道」
- 探索宇宙最边缘的「奥秘」
- 探索人与人之间的最深度的「链接」乃至于所有人、所有生命的「链接」
真的是太抽象、太抽象了!绞尽脑汁才把终于他们扩充到了15个相对具体的「宏大问题」……
为啥会这样?我忍不住打开自己的盖洛普•克利夫顿优势才干报告,看到那里排名第一的思维( Intellection )、排名第二的关联( Connectedness )、排名第三的学习( Learner )、排名第六的分析( Analytical )、排名第十的理念( Ideation ),顿时又释然了,反正我就是这样的人呀!
对于我而言,只要能把这些抽象的思考,落实到那些具体的问题(排名第四的责任 Responsibility 、排名第十一的排难 Restorative )和相对规律的日程安排(排名第九的纪律 Discipline )中去,就妥妥贴贴啦。
想到日程安排,在翻了几次书中在「保持巅峰表现的元策略」这一章里的建议之后,我想起了教我「養生主靈性按摩」(现在改名为「易學按摩」)、的林世儒老师。他曾在一篇博客文章里介绍过他的日常安排,如何科学地将用到身体、运动、情感、理智各个中心的不同活动安排在一整天,事情之多看得我乍舌,而他自己大部分时候却宛如闲庭信步。那篇原文搜不到了,只找到另外几篇同样讨论过三个中心,以及他日程安排的文章,比如《注意力就是愛》、《感知:照顧好本能中心》、《我的注意力我做主》 、《認識三腦生物》等等……
在搜索的过程中,我竟然还看到了这篇文章和PodCast——《漸進:善用天生的適應能力》,正巧和我今天的标题相呼应。
因为我正想做的,就是在自己将来的日程安排里,妥帖地将自己多重的内在驱动力叠加起来,再循序渐进地辅以各种有可能导向「心流」状态的触发条件,从最小、最容易坚持、但是有指数效益的一些小事做起:
每天12分钟的冥想
每天10分钟的《金刚功》
每天10分钟的「囚徒健身」
每天早起,做15分钟~30分钟最难、最需要专注的工作
每天花5分钟做感恩练习
每天花5分钟做回顾与复盘
每天至少一次、至少5分钟与最亲密的家人全心地陪伴或沟通
每周至少一次、至少30分钟与最亲密的家人全心地陪伴或沟通
每周花45分钟~1个小时,投入心流强度最大的活动
以前就知道,要日拱一卒,但还是常常拱上几天就歇了,经常是一天打鱼、八天晒网。现在开始,要学会更科学地日拱一卒啦。**在追求个人、家庭、所有人幸福的道路上,稳当快乐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