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建流湖镇新塘喻家自然村历史简介
新塘村为厌原逆龙之尽处,平旷数十里,七源八洞之水环绕,屏山镜湖,佳气郁郁。《南昌府志》载:“星党湖,一名新塘湖,在县西南六十里,昭西二山,五源四港之水毕汇于此,出蜀水达章江。”
新塘村具有古老的历史与文化底蕴,1984年在此发现了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蛇虾垄”遗址。新塘喻家始祖为喻经辰(字仲文,一字大全)(1192-1250),公精通经史,雅好山水,精通选择,因往杨林凌氏岳父家途径新塘,见新塘“川原平旷,风气攸钟”,于是于宋宝庆二年(1226年)从新建石岗的濠埇(濠溪)择地迁居于此地。建村800年以来,新塘喻氏已经发展成近3000人的巨家大族,并开枝散叶了西社、岗上等喻氏村落。
新塘喻氏数百年来诗书济世,耕读传家,家族文化繁盛,书香馥郁。早在600多年前先祖喻子安就建立书院以淑族中弟子。《南昌府志》载:“棠岗山在北乡二十二都,乃西山尽处,平地起石峰,有棠岗山书院”。
自明初贯穿明清一朝,新塘喻氏科甲连绵十余世之久,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乃至当代,迄今余韵延绵如缕,仅明清三百多年间计有进士三人,举人十人,贡生六人,郡邑庠生、太学生几近百数,迄今《江西通志》、《南昌府志》、《新建县志》等有传者凡近20人,成为新建名重一方的文化世族。
这里简要介绍新塘村历代贤人,以激励后人继承先辈耕读传家、善德为人的家风,心怀天下、奋发图强之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我家族的力量。
喻家村历史人物简介
喻经辰
喻经辰(1192-1250),字仲文,一字大全,精通经史,雅好山水,通熟青乌五行,因往杨林凌氏岳父家途径新塘,见新塘“川原平旷,风气攸钟”,于是于宋宝庆二年(1226年)从新建石岗的濠埇(濠溪)择地迁居于新塘村,为新塘喻氏开基始祖。
喻原益
喻原益(1331-1411),字谦可,号谦山翁。公异才雄略, 善诗能文,博学令名,不求闻达,久为乡国所推重,《江西通志》有其传。元末兵乱,山寨元帅史普清率众归附,勉出共事以保全乡族,成为一位元末传奇的农民起义领袖。《新塘喻氏族谱》载:“喻原益,字谦可,号谦山。性学英博,气宇不凡。元季红巾蜂起,乡邦不宁,公因众拥自卫以捍里闾。不意归附日众,遂有逐鹿之想。后见太祖龙飞江左,知天命有在,即散众归田。其先机之哲,临事之断,不可谓不识时务者也.....。公文采出众,在途有吟咏,从戎有赓和,有《劳生录》传世”。谦山公与史普清率领的起义军属于徐寿辉、陈友谅部,曾攻陷元朝之奉新县城,擒捉监县明安图(蒙古人),后占据奉新山区12年后于乱平之际散众归乡。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追究元时敌对方首领,被谪戎山东诸城,此时年已五十。谦山公也不辩解,怡然而往赴役。他天性豁达,竟在当地经常与诸城官员一起饮酒吟诗。当时诸城卫武臣爱其才华,乃改其籍而放其归乡,归到新塘时年已七十,后在家过着吟诗作画、诗酒田园晚年生活,并撰写了其传奇一生的回忆录《劳生录》,十年后以八十高龄辞世。文韬武略而又一生传奇的喻原益(谦山公)至今仍有7首诗佳作传世。
喻子安
喻子安(1364-1446),原益长子,字惟宁,号慎斋。康熙版《新建县志》载:北乡二十二都棠冈山有棠冈书院,明代新塘举子喻子安创办。公 敏学善书,能属文。南昌郡守田平辟为府吏,负责文书起草,后改授云南银场大使,九载绩满,以老告归。子安公操守正直,急公好义,见喻氏子弟学业荒驰,乃在其父谦山公蒙馆的基础上,倾力创建棠冈书院。公于1444年第一次修撰新塘喻氏家谱,居功至伟。公昼授明经,夜撰家谱,晚年足不出户,教书育人,孜孜不倦,直至以八十三高龄辞世。后喻氏德善传家,诗书继世,很大程度有赖谦山、慎斋二公培植之功也。今棠冈山上乔木森云,青葱可憩,书院遗址犹存。
喻韫瑮
喻韫瑮(1485-?),官名历,广西布政司理问。由卫椽绩满考选一等第二名,授北京金吾卫经历,复转沈阳右卫经历司经历。遇例进阶修职郎,随升广西布政司理问。韫瑮公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在子安公于1444年第一次修撰的基础上第二次重修新塘家谱,功在百代。
喻昭纪
喻昭纪(1460-1531),名建,号新溪居士,新塘七房始祖鼎升公长子。公慈惠端方,里闾爱服,得朱之术,不商不仕,致家饶足,当时乡里湫隘苦潦,每遇水涨,公必编筏载谷,计其食指(计算家中人口),授之乡族,赖以举火(起灶火煮食),真可谓能积善散者矣。凡事皆获天佑,如迁居卜葬悉由梦得,冥冥之中,不可谓不报也。新塘七房一支皆由其开枝散叶,其后世文章济世,科甲次第,是以赖其善德荫佑乎。昭纪公卒后安息于新塘湖塘角,其墓及墓碑仍巍然犹存,为新塘喻氏现存最古老祖墓之一,后辈当不忘念之。
新塘村的老人经常给小孩讲“喻处士”的故事,说他力大无比,人家挑粪用扁担挑粪桶,他直接用一根大横梁挑“殿桶”去田里, “殿桶”是江南农村的一种木桶茅厕,容量是一般粪桶的好几倍到十几倍,可见“喻处士”力量惊人。实际上,这个“喻处士”就是喻昭纪,其现存墓碑上有“喻处士昭纪”碑文。
喻中道
喻中道(1491-1539),名杰,号竹亭,昭纪公三子。《南昌府志》载有喻氏竹亭公的行述,有些类似于传奇的故事:“喻杰,字中道,号竹亭,为狱吏。会岁暮清狱(旧时有制:在押囚犯余刑短者,缴纳一定数额的钱财可以在年关前提前出狱,谓之岁暮清狱),众囚悲泣。杰宅心仁厚,与囚约,释归家。囚至期而来者半,不来者半。杰自具罪状,知府祝瀚宥其罪,责令代囚缴赎金。杰以此倾家无怨矣。后其四世孙致知、致和自建昌(今江西永修县)归,途中洪水暴涨,溺横流中,危急时刻遇渔人拯出。询之,渔人乃杰公当年所释负约囚之四世孙也”。
喻氏世代口传竹亭公生前有隐德,身后葬大球山(家谱为大虬山)宝地,方有后数百年其子孙科甲延绵之景象。沧海桑田,陵谷变迁。大虬山西侧半山腰,满山苍翠之中掩映着一座明代古墓,此乃竹亭墓也,现存碑文清晰可见,乃为其曾孙、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明尚宝寺卿喻致知所重修。
喻尚斌
喻尚斌(1541-1627),字宾宪,号宁宇。尚斌公文武双全,先治诗经,后弃文从武,万历元年、四年、七年连中三科武举,一时称耀。 万历二年,湖南浏阳棚民李大銮、杨青山聚集数万之众在铜鼓大沩山一带作乱。万历五年十一月,新塘喻尚斌以副将的身份协助一代名将邓子龙围剿平定叛乱,受朝廷褒奖,后来接替子龙公担任宁州铜鼓营守备,在铜鼓营练兵十二载,爱兵如子,被部下亲切称为“兵头公”。为光家族文脉,尚斌公于乱平之际辞官归隐,开西墅、延名师以淑族子。
尚斌公还有一传奇故事,明朝名进士夏其光(萧太保)当年在京城赶考,与尚斌公长子喻致知同宿观音寺,晚上梦中获一尚斌公赞联:“善识天文、深知地理,可作鸡鸣之警;有妻能贤,有子能贵,定居豹变之俦”,后来果然尚斌两子致知与致和分别连中进士及举人,且夫妻双双高寿八十有余。夏其光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后来作为“三圣”之一的菩萨被其曾任知县的浙江建德民众供奉于庙宇,至今仍每年设庙会纪念。尚斌公真乃先祖有隐德而获神助也。
喻致知
喻致知(1566-1615),字无知,号养微,尚斌公长子, 《江西通志》《南昌府志》《新建县志》有其传。 公治诗经,万历丁酉科乡试中举,明大臣、大书画家董其昌时为是年主考官,慧眼识才,把公之试卷从落卷中拔为其房之冠;万历甲辰科殿试成进士。初授南京直隶常州府宜兴县知县,继任工科给事中,兼带兵刑两科,后升任尚宝寺卿。
喻致知为官刚正廉明、清白无私、百姓爱戴。有一次一位客人在客厅的茶具之下置数百金巨款,公当时未发现,待发现时顿感不安,通宵难眠。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把那人叫过来斥责道:“吾心如青天白日,怎奈何以浮云相蔽也!”说完即把钱款退回与他。他离任宜兴知县时民众依依不舍、遮道相送。其卒后入江西乡贤祠崇祀。
喻致和
喻致和(1578-1627),字达叔,号大虬,尚斌公次子。公治诗经万历四十六年举人,己未会试中副榜,公车三上不报,遂设账讲学于西山,寒暑无间,郡邑诸生投其门下者纷至沓来。致和公早年因学正有本被明代理学家、教育名士邓以赞聘为其子家教,成名后又与邓以赞同台讲学于乡(邓以赞,进士,翰林院修编,明代理学家,教育名士,官至吏部侍郎)。授业之暇,著书以明己意。撰有《便删录》共六十卷,贯通经史,别门分类,合为一家言。另有《四子讲义》、《诗经讲义》各五卷。致和公门下掇巍科者甚众,声名日隆,后被奉为江右理学一代宗师,其卒后入江西乡贤祠崇祀。《新建县志》《南昌府志》有其传。
喻成德
喻成德(1593-1645), 喻致和长子,官至山东沂州(现临沂市,辖3个市辖区、9个县)知州。《新塘喻氏家谱》载:“公治诗经,博洽英敏,于崇祯十四年由贡监授山东兖州府沂州同知,崇祯十六年,署知州事,崇祯十七年,值闯寇攻城有捍御功,蒙旨旌奖。”1644年正值明朝改朝换代之年,战乱频仍,因其护沂州城有功,受到皇帝嘉奖,御赐匾额“高宪奇杰”。
喻成人
喻成人(1596-1667),喻致和次子,明末清初江西知名学者,曾管理过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并主持明清南昌四大书院之一的有教书院。清同治《新建县志》《南昌府志》载:“喻成人,字仲文,师叔父致和,能传其学。与南昌黎元宽、万时华、刘斯陛、进贤熊人霖,同邑徐世溥、陈宏绪、邓履中辈友善,中崇祯庚午年副车,旋以史才被荐不就。蔡士英开府江右,闻其名,强起之教授南康府儒学。公治诗经,笃行能文。崇祯十五年,蒙李明睿、太史姜曰广合疏举荐同艾南英修国史,奉旨征召未就。国朝授南康府儒学训导兼管白鹿洞书院,迁主澹台祠有教大社。”
可见,喻成人其时声名鹊起,惜其才者均为当时社会名流。起用其为南康府儒学训导的是江西巡抚蔡士英,推举其修国史的李明睿(字太虚)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曾当面力谏崇祯帝南迁而未纳;而姜曰广则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明末抗清名臣,与史可法、高弘图并称“南中三贤相”。《后村公文抄》之“喻聘君仲文公传”一文载:“仲文于庚午中副车,太虚李先生(李明睿)久慕其名,得卷为之扼腕,延入家塾训其子弟。”可见,当时成人公之才江右文坛泰斗亦为之折服。
喻成人与喻成德自小师承其叔父喻致和(号大虬)门下,得经史儒学真传,学养厚抱。其堂侄、清代文学家喻指公在《后村公文抄》中有赞曰:“大虬以理学名家守先,待后得朱程正派,无阳孺阴释之误,仲文能传其学,而性质之纯粹,学问之博综,尤为一时冠江省。”有这样的老师悉心传教,难怪喻成人公终得学冠江右。《新建县志》《南昌府志》有其传。
喻成宪
喻成宪(1607- ?),字匠心,号玉潭,喻致和长子,清初江右著名诗人,与江右文魁熊人霖、徐世溥、万时华、李奇等结南州诗社。公七试于乡而不遇,于是读书教子以老其身。公性孝友,倾其产以厚其亲,设善粥以赈灾民。有《屏山堂诗文稿》、《诗经补注》、《汝言集》传世,“新塘八景”诗亦由其所赋。 成宪公之“玉潭”号名正跟其伯父喻致知公当年做宜兴知县有关,据说喻成宪出生时这位伯父正在管理的宜兴官署后面有一“玉潭”,故取此号名。是否他就在宜兴出生或者是喻致知帮他取的号名就不得而知了,但千里之外获此名号无疑寄托了伯父致知的特殊期翼。
《新塘喻氏族家谱》载:“君貌魁奇,眉修而额广,颐称之,目若春星,声如伐大钟,故其性端方刚直” ”有古君子风“。喻成宪年轻时师从当时明末古文家、被称为“江西四家”的陈际泰(字大士)。陈际泰先生非常赏识其才华,特赠诗赞曰:“于胸有成竹,在腕即生花。”,被江西文魁的先辈如此引重,其才必定非同一般。喻成宪先后与当时的豫章文坛名流如徐世溥、熊人霖、万时华以及喻成人、喻成性等家族弟子结南州诗社,为明末清初江西著名诗人。他还设帐蛟台,聚一帮名人学士办学,教书育人。其刻印之《汝言集》由著名诗人、史学家李明睿作序。
《新建县志》《南昌府志》有其传。
喻成性
喻成性(1583-不详),字存存,明末江右文坛知名学者。公治诗经,补邑庠生,为文精深隽逸,县、府试经常考试第一。清初江西有“江右十俊”文稿行世,新建县只有喻成性和姜曰广二人入选。姜曰广,字居之,万历四十七年进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明末抗清名臣,与史可法、高弘图并称“南中三贤相”。与如此文采与气节并存的贤达并列入选”江右十俊“,可见其才华之横溢。
喻燕昌
喻燕昌(1629-1665),字赞皇,江右理学大师喻致和长孙,诗人喻成宪长子,清初新建一方之文坛领袖。燕昌公文武全才,能文善辩。 家谱载:“公治春秋十九载,好学强记,豪迈辩博,文坛推为祭酒。当事时下榻礼之,遇公事每昌言于庭,英纶侃侃,皆实可见诸设施,以故声名灿烁诸生间。性和蔼尚义,于友谊更笃,故声气特广焉。” 意思是:赞皇公因博学被推为当时文坛领袖。他礼贤下士,处理公事常于公开场合坦率建言,其刚正言论皆能具体落实,因此在士人中声名显赫。他性情温和、重义气,对朋友尤为真诚,故交际广泛,声望卓著。
传说古代新塘七房出了一个力大无比、气度不凡、威震乡里的人物,人称“赞皇公”。 不知何故,他经常从新塘村去南昌办事,路途遥远,他骑一头驴子,但在经生米街坐船过河前,他单臂一把夹起驴子先到河里给它洗个澡,再夹回岸上就撒手不管了,任它自己回到村里。生米街到新塘有30里地,于是驴子一边自行往回走,一边吃着沿途的禾苗。当地百姓一见牲畜吃庄稼,正想去驱打,但一看是威名赫赫的“赞皇公”的驴子(不知怎么认出来的),竟没人再动它了,任由它沿途“自由自在”地边吃边回新塘村。这个“赞皇公”应该就是明末清初的喻燕昌,难怪人们见到他的驴子都敬而送之。
喻燕吉
喻燕吉(1639-1682),字谦六,成宪公次子,恩贡生。公治春秋,文行彪炳,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屡获第一,闻名郡邑。公丰姿洒脱,不求修饰,矫健如鸡群之鹤。公康熙十八年考授县丞,著有《金台杂咏》《历试草》文稿行世。其年家弟陶汪淑赞曰:“喻字(喻燕吉)以沉博绝丽之才,而出以穿天透月之识,足以令子云辍笔,君苗焚砚。”子云、君苗均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子,如此高度之评价足见燕吉公才华之非凡。
喻 指
喻指(1643-1724),字非指,号后村,成宪公三子,清代文学家、诗人。公治诗经,幼承家学,少即负士林斗杓之望,雍正癸酉以资深充岁贡。生平崇尚正学,绩学砥行,文章品谊,望重山斗,老而弥笃,用力精深,著述颇丰。有《后村诗集》四卷、《后村文钞》二卷、《辟异丛言》四卷及《后村随笔》《后村讲义》若干卷传世。另辑有《西山志》四卷未刊行,后学梦山欧阳桂补其缺略而撰《西山志》12卷传世,豫章遗文佚事,多赖以传。
公与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林古度(林茂之,福建人)、著名戏曲理论家黄周星(黄九烟,湖南人)等国内文学届名人有诗文唱和,其诗作被收入清朝《国朝诗别裁集》,清初大学者沈德潜赞其得杜甫诗之神韵。《新建县志》《南昌府志》有其传。
喻录
喻录(1680-1751),喻指公次子,字去浮,原名启铖,号静山。公治诗经,郡庠生,幼聪颖师事李修林先生,经书解必透彻,课艺精思法密,敏达经理,处事井井有条。录公心怀善念,曾不辞劳苦,为民请愿,为新建县做了一件大好事。由于新建经常洪潦灾频,民众疾苦,于是他与同邑周长庚先生联名向上级慷慨呈请“减浮粮(减少缴纳钱粮税款),广学额(增加郡县学考试入学名额)”,不惮再四,终于获上级准允,使新建民众受益匪浅。录公(文学静山公)卒后安息于新塘大球山顶,其墓及墓碑仍巍然犹存。《新建县志》《南昌府志》有其传。
喻持敬
喻持敬( 1674-1736),字勿刻,号拙斋,喻指公三子,清初江西新建诗人。公治诗经,太学生,质鲁好学,博闻强记,为文贯穿经传,朴茂浑老,一如其为人。公尤其擅长古文及有韵之文,有多篇七律诗佳作传世。
喻宗溥
喻宗溥(1714-1785),字宏恺,号博堂,喻持敬三子,乾隆十八年举人。公治诗经,丙戌会试选一等,分发安徽试用知县,历安徽当涂县县丞、寿州州同知,后请于上官改授吉安府泰和县儒学教谕,曾带头捐奉银重建泰和县学。
喻宗泽
喻宗泽(1724-1785),字坎思,号虚谷,喻指公之孙,清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公治诗经,选授山东青城县知县,任青城县知县十余年,劳心抚字,救灾有方,功德在人,政绩斐然。《南昌府志》《江西通志》有其传。
喻升阶
喻升阶(1736-1793),字殿传,进士出身,喻宗泽长子,清乾隆二十一年乡试中举,曹秀先(清礼部尚书,《四库全书》馆总裁)曾延其于家课子,乾隆三十一年殿试二甲第八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工部屯田司主事、奉旨记名直隶州知州、工部营缮司员外郎、钦差木仓监督、工部虞衡司员外郎、都水司员外郎,后升为吏部检封司郎中,累升至掌江南湖广道监察御史,充己酉科会试内监试,诰授朝议大夫。喻升阶曾与曹秀先、夏修恕、程矞采、程鼎芬等江西名人先后管理过北京新建会馆。公才思敏捷,手不释卷,文采斐然,千言下笔立就,但所作却随手遗弃不存。《南昌府志》《江西通志》有其传。
喻大缙
喻大缙(1782-1854),字採章,号正笏,覃恩钦赐登仕郎。乡里推为“乡耆”(乡里中年高德劭、品行端正、深受乡民敬重的长者),年轻时与弟弟贤书(大绅)客游湖北光化(一说是做官,一说是从商),退休后告老还乡。其貌容伟然,品行端重,性情谦和,谦谦君子也。道光年间,受其堂兄清溪(大纲)公之托督造家族祠堂,不遗余力得以功成。又曾不辞辛苦手抄谦山祖《劳生录》遗作,虽缺页断简,仍悉心补缀,不敢失真,使后人借此得以窥见宗系(劳生录后来虽失传,但谦山公多首诗文得以传世600多年至今,其功难没)。
走近当今新塘村祖坟地的大球山,多组家族“大”字辈先祖的青石墓碑赫然在目,据说这些青石碑正是大缙公从武汉千里迢迢运回故乡的。其育有二子,长子增德亦在光化经商,其文学功底深厚,擅诗文书法与收藏,收藏的金石文字盈箱累箧,所作书法诗文精妙;次子厚德其才智异禀,能言善辩,德厚品端。咸丰辛酉年(1861年)太平军扰袭新塘村,厚德公为保全家族,挺身而出,独自前往太平军谈判,陷身虎穴未回。其舍生为民的浩然气节将永铭后世。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从大缙公两子的文才与气节,可见其“诗书济世、德善传家”的家风传承。
喻震孟
喻震孟(1821-1895),谱名经邦,字安伯,号鲁台,光绪二年丙子举人,清末江西文学、理学著名学者。曾受聘参与编修《江西通志》《新建县志》,并为《豫章丛书》作序。鲁台公父亲 家境优渥,家中建有西山读书楼,其不仅文章显赫一时,且贯通程朱、陆王理学。江西藏书界翘楚“新风楼”楼主王令策先生曾盛赞喻震孟为中国近代研究宋明理学之殿军性学者之一。
他晚年日穷义理之学,融会朱陆异同之辨,倾力纂《朱子大全文录》、《朱子书问录》、《陆子语录辑要》、《象山先生文集校勘记略》、《罗念庵先生文录全集》、《念安文录补遗》等;公致力于刊印古籍,耗尽家资亦无怨,为世所重。
公呕心沥血,将新塘喻氏历代先贤诗文汇集成《喻氏先代文略》和《后村公诗集》四卷、《后村公文钞》二卷一并刊版行世,《后村文抄》由清末著名文学家李祖陶作序。公著有《晚晴堂稿》六卷,由清朝经学家、史学家龙文彬作序。卒后续稿《晚晴堂二三集》三卷由抗法英雄、广西按察使蔡希邠作序并刊行。
喻震煌
喻震煌(1870-1939),谱名经世,字若愚,号斋,太学生,州同知衔,奉旨选举“乡饮大宾”。“乡饮大宾”是由地方县级官府从德高望重、品行端正的乡绅耆老中推举,作为乡饮酒礼的尊客,以示朝廷对贤德之人的表彰。获得这一称号的人,通常是地方上有学识、有声望、乐善好施的长者,被视为乡邻表率。传说震煌公(后人称五太公)在新建县有崇高的威望,由此当时新塘村也在流湖、义渡一带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解放后新塘村有一村办小学,20世纪50-80年代的村民少年皆在此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学习时光。此小学的校舍就设置在村中央的一座带天井的高大古屋内,屋内有四间大房间,后来在屋后加盖了一间连通的房间,共五间教室,分别用于1-5年级的教学。此屋乃震煌公所建也,后人多受其益。
喻国炎
喻国炎(1900-1967),字炽宣,新建流湖新塘村人,民国时新建县财政局局长,解放后曾任公路段段长,后告老还乡,任教于新塘村小学。
喻以健
喻以健(1926-2019),新建流湖新塘村人,法律逻辑学专家、文化学者,离休干部。1950年毕业于国立南昌大学(原国立中正大学)经济系,大学时成为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后任职于江西省公安厅,担任厅长秘书,1963年转任江西省公安专科学校(现江西警察学院)任教,副教授。曾任中国法律逻辑研究会理事,1991年获国家公安部“二级金盾”荣誉章,2019年获建国70周年纪念章。一生清正廉明,平易近人,勤学博览,通熟古文。1990年主持第八次重修《新塘喻氏家谱》,作为统稿人(相当于主编)编写公安部部编教材《公安专业形式逻辑》。著有《谈滕王阁的修建次数和创建时间——试为〈滕王阁考初编〉等检校补辑》《陕版〈滕王阁史话〉辨误》《<滕王阁志>中的自相矛盾》等滕王阁研究文章,作为新建当代知名文化学者参编新建县《新建文献五种》,并入选《中国专家大辞典》(1999年版)。
喻佩珠
喻佩珠(1929.6-2022.2), 新建流湖新塘村人,中共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309 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国家三甲综合医院)住院处副主任,喻以健胞妹。喻佩珠 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1月至1952年8月在江西九江解放军七十陆军医院护理学校学习,毕业后先后在七十军陆军医院、武汉军区鸡公山疗养院(解放军师级以上高级干部疗养院)担任护士及护士长,1953年6月荣立三等功,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起在北京的解放军总后 309 医院先后担任外科、结核科护士长、医院住院处副主任。1978 年3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模范医务工作者”,并作为代表出席第四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受到华国锋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79 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309 医院在 1978 年开展“向喻佩珠同志学习运动”,大张旗鼓宣传其优秀事迹,成为全医院的学习榜样。喻佩珠丈夫为原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环境卫生系主任肖传芳(新建松湖人)。
喻以照
喻以照(1931-1950),谱名以奏,字堂水, 新建流湖新塘村人,革命烈士。建国初期任新建第三区通讯员,据说他当时身健貌魁,仪表堂堂。1950年3月20日协同县第三区区长孟庆新(原解放军团长),县大队长张仪等5人前往区所属的赤岸桃树岗周家组织支援南下解放军公粮外运公务中,被当地恶霸地主和国民党残孽为首的反革命团伙围困。当时他们手持枪械,但作为革命军人,爱民如子,面对不明真相的群众,不忍开枪还手,最后壮烈牺牲。此感人事迹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2021年新建区政府相关部门在村之西山为其重修烈士墓园,供后人瞻仰纪念。他也是流湖镇近现代唯一的烈士,其浩然之气将永驻天地间。
喻立新
喻立新(1928-2021),又名文辉、白中,谱名以芝,新建流湖新塘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江西省首批中学高级教师,离休干部(享受副县级政治生活待遇)。他曾在国民青年军204师(后起义)从军一年,于1949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后任丰城县团委常委、学校工作部副部长,创办团报《丰城青年》。1954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先后在南昌市二中、三十七中、十五中担任高中政治教师40余年。 荣获“全国园丁荣誉纪念章〞、“为人民服务”纪念章(北京人民大会堂周恩来总理亲自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曾任江西省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评委和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评委。离休后,撰写了《我的大半生》、《往事如歌》、《教育探索文集》和《生活诗集》等书。从教事迹被《南昌日报》、《南昌工人报》和《江西日报》相继报道。
现代人才:
喻嘉种
喻嘉种(1947- ),又名加种, 新建流湖新塘村人。自幼聪慧好学,过目不忘,广读诗书,自学成才。青年时能书善辩,文体兼备,性端刚方,交友重义,名闻乡里。1966年19 岁时出任新塘大队革委会主任、义渡公社革委会战斗兵团总指挥。他遵循毛主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指示,利用此身份保护了乡里及村里许多老革命干部。他曾在全公社十三个大队的三百多名青年武装基干民兵训练中获举重(制子石)第一。由于他当时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之人,年轻时还常义务帮助族人为不平案写诉状。1970 年起任职国营南昌水泥厂,曾参与创办厂子弟学校以及厂下属的南昌建材加工厂。先后任国营南昌水泥厂子弟学校语文、数学教师,后自学会计并获会计资格证书,并任厂财务会计。1990 年起先后任厂物资科副科长、代科长、物质总库主任等职。
(现代人才待续)
新塘大全公二十六世孙洪猷(字洪流) 顿首拜撰于上海 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