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洞沟
出了李家大院,我们一行人便走在了一条静谧的盘山公路上。
慕书记介绍说,这是一条骑行路。环看四周,依山傍水,不用说一定少有人来,也不用说这里一定很美,就如我们曾经骑行的运河两岸公路,就如我们经常骑行的森林公园。
稍事拍照,继续前行,穿过蒋家鼎隧道,不一会便到了高洞沟。
那么高洞沟是什么?高洞沟就是一条位于鹤壁西北部、隶属于太行山余脉的山沟。大约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据说从前这里有一位叫高老七的神仙在这里的山洞里修仙,这条沟才得名为高洞沟。
可是我从高洞沟的东门开始,寻遍这个村的各个建筑物,也没找到传说中的神仙高老七修行的山洞,便问在路边卖糖葫芦的当地人,令我纳闷的是,他们也不知道。不由想问:这个传说是真的吗?
为什么把高洞沟称为河南版的“小布达拉宫”呢?就是因为这个村子是依山而建的、土石结构的房屋,结构紧凑地布局于高高低低的山边小路上。从村子里标志性路标可以看到,这个村子胜产甜杏、山枣、柿子、小米,其中尤以甜杏为代表。于是,我就想:我们是不是来早了呢?若二月杏花正艳时来高洞沟,徜徉于那浅白色的杏花之中,看着杏花迎风摇曳于沟沟坎坎的山坡上,岂不是会更美?若是更晚点,待小麦将熟之际,吃一口微带酸甜的黄杏,感觉应该也不错吧?
同行的G一直苦恼没找到高洞沟与布达拉宫的相似之处,我也一样。
但是我们却经历了新春的第一次堵车一一那么多车辆被堵在这条不算太狭窄的高洞沟的山路上,的确有点不可思议了。好在我们的司机比较英明,我们来的虽早,但我们把车停在离村子比较远的公路上,然后步行走了不算太近的路才走到高洞沟。正是这个为后路的决策,让我们在回归时达到了“慢即是快”的效果。
(四)金山寺
再去往高洞沟的路上,看到了景点许家沟、金山寺,也看到了鹤壁市对这些景区的宣传,我们都熟知的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白蛇传》的发祥地不是杭州西湖吗?鹤壁市搞这样的宣传起源于什么呢?
打开手机一搜,那才叫吓人。一个源自于唐代洛阳巨蛇事件、初步定型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成熟盛行于清代的民间故事,竟然有五个起源,并且这五个起源都有典可依。那么,真伪呢?谁才是正宗的故事起源?
据明末冯梦龙《警世通言》记载,传说南宋绍兴年间,有一千年修炼的蛇妖化作美丽女子叫白素贞,及其侍女青青(也称小青、青鱼、青蛇)在杭州西湖遇药店之王主管许宣(或名许仙)邂逅相遇,同舟避雨,一见钟情,白蛇逐生欲念,欲与书生缠绵,乃嫁与他,遂结为夫妻。婚后,经历诸多是非,白娘子屡现怪异,许不能堪。镇江金山寺高僧法海赠许一钵盂,令罩其妻。白、青被子罩后,显露原形,乃千年成道白蛇、青鱼。法海遂携钵盂,置雷寺峰前,令人于其上砌成七级宝塔,名曰雷峰,永镇白、青于塔中。
后世根据此传说又添加了一些的情节,使得故事更加平民化,符合大众的口味,得以流转至今,内容大致如下:
在宋朝时的镇江市。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 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还有可爱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民间故事,各有出处,谁是正宗就不得而知了。对于追踪无果的事情,还是只看不发言。
今天(正月初六),我们是免票进寺的。
跟着沿途的一幅幅浅浮雕壁画,一个个《白蛇传》情节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篷船借伞,盗仙草,水漫金山,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拜塔救母等为人们描述了一个有爱的故事。再往里走,几座大殿尽显巍峨,我们绕后山一周,景色么,哈哈,我们可以只谈神仙。
因为我有点相信这里是《白蛇传》的起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