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是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中的一个片段,写的是杜小康因家道中落、无奈辍学与父亲一起外出放鸭的一段经历。这段意外的生活经历,让他的内心走过了从茫然、恐惧到孤独最后坚强成长的历程。
每一个人都要在生活的磨砺中自我救赎,经苦难而成长,这一宏大主题在小说的情节推进中渐渐显现。家道中落,失学放鸭。启程后,望着渐行渐远、逐一模糊的村庄,伴随着陌生景况的,是对前方的恐惧和茫然。苇荡放鸭,前途未卜。日子中除了茫然,更添了孤独。何谓孤独?就是心中的那份茫然无从诉说,更无处诉说,伴随着苍茫苇荡带来的压抑,发酵成的那一份无解的自我思索和追问。暴风骤雨,苇荡寻鸭。行为是一种原发性冲动,不假思索,却在不经意间将自我推向了生活的风浪,无暇顾虑,能做的只是乘风破浪,勇敢前行,风浪去时,成长亦悄然而至。
故事的讲述,一如人物的成长,平静却有深意。这其中,特定的环境,不可或缺。鸭群、芦苇荡以及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都在或明或暗地陪伴着杜小康成长。
谁又能说,那一群鸭子,不是另一个杜小康呢?出门时形成倒置的扇面形的幼鸭,对前途茫然无知,却会“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条唯一能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再看杜小康,“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迟迟不能入睡。”雨后天晴,“鸭们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虽然文中只字未提杜小康的成长,但对于鸭子下蛋时的欣喜,早已表明他走出了孤独,超越了自我,走向了成长。
那一片看不到边际的芦苇荡,将少年杜小康拽入孤独的深渊。“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无边的孤独中,或许他对油麻地昔日生活思索良久吧。也正是这片芦苇荡,为暴风雨来临、鸭群失散提供了事发场地。对于杜小康而言,这场打散鸭群的暴风雨,又岂不是自己孤独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逼着他走出恐惧、茫然和孤独,走向成长?
生活苦难,只有走过,才能切身体会。放鸭之路,是孤独之旅。成长之路,是孤独之旅。中考之路,亦是孤独之旅。愿少年们都能走过这场孤独,走向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