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我刚读到第十六卷,即读到公元前150年的第一场雪,汉景帝刘启同志气呼呼地废掉了太子刘荣,而刘荣的亲生老妈栗姬含恨而死……
《通鉴》里没有交代刘荣为什么被废,以及他娘为什么死(看了这十多卷的《通鉴》,我发现这部编年体巨著只是严谨地摘录了重要的历史事件,然后逐一陈列,虽然以时间为轴,但是连贯性并不太强),不过稍微了解汉景帝时期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刘荣是被他亲妈栗姬给坑了的,刘荣妈在后宫一个劲地作,加之得罪了大姑子刘嫖(看名字就知道不好惹),加之汉武帝刘彻他妈王娡等竞争对手们使绊子,刘荣的太子之位怎么可能安全呢,自以为母凭子贵的栗女士又怎么可能善终呢?
以上所提之事《通鉴》只是几笔带过而已,只因本人刚好读到这里,便臭不要脸地多嘴卖弄了几句,请见谅。
往常我读历史古籍时,常有一个字眼在脑际飘荡,那便是——残酷。近些日子读《通鉴》,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这部洋洋洒洒三百多万言的巨著,严谨而又目的明确——专门为皇帝大佬编写的“上岗培训教材”。其编录了自战国到五代十国一千三百多年间无数大佬以及大佬身边重要人物的重要历史事迹;间或插上一段评论(评论均以宣扬“仁义”等儒家治国思想为主)。所以,这部书虽然尊重史实,但目的太明确,自然侧重点不同,依我看,有一定历史知识和辨析能力的朋友读这书会更容易吸收一些。
哎,扯远了,收!毕竟一部巨著,总有扯不完的话题——今天想着重说一说我的读书感想“苍天饶过谁”。读《通鉴》至今,我已无数次喟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方唱罢我登场,场场都是一锅残酷的汤,喝吧喝吧,历史巨轮下的人们!
《通鉴》以无德狂妄的智伯开篇,三家瓜分晋国,智伯的头颅被赵襄子砍下来当了玩具……往后便是数不清的冤冤相报、无冤也报、有仇报仇、无仇找仇、尔虞我诈、斗智斗勇……虽然我才刚读十多卷,可是越读越觉得冷森森。
在此举例说明:
韩非子,就是那位法家集大成者,好一个牛掰的思想家,秦国为了得到他甚至扬言要攻打他的祖国韩国。韩非这么牛的人并不被他的祖国韩国器重,而甲之砒霜乙之蜜糖,推崇“法治”的秦国正需要他这样的人才。嬴政想重用韩非,韩非为报知遇之恩,不惜以出卖自己的祖国来为秦国出谋划策,他劝秦国先拿韩国开刀——好一个卖国贼嘴角。
而秦国的当红炸子鸡李斯不干了,他怕韩非争宠,便跟嬴政说:“韩非这小子是韩国人,他肯定只会想他韩国的利益,不可能全心全意为秦国服务的——喂秦国服雾(毒气)的可能性大。”李斯咬耳朵咬得好,嬴政耳根软,便叫人把韩非给投入了大牢,李斯再暗中做做手脚,逼死了在狱中的韩非。
而李斯的结局又怎样呢?多年以后,秦始皇两腿一蹬,贵为丞相的他还不是被指鹿为马的太监赵高给搞死。
而赵高的结局呢?他作恶多端玩弄权术,秦朝轰隆坍塌之际,他也被嬴婴给宰了……
机关算尽的人如此,偌大的王朝也是如此,真是应了那句“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尤其是心术不正的人,怎么会有好结果呢?哪怕侥幸自己没有受到现世报,也难免祸及自己的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买单是迟早的事,秦始皇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还是那句话——苍天饶过谁?!
目前看的前十六卷里,我最喜欢的人是汉文帝刘恒,相比之下,他是最符合老子治国思想的皇帝,他真正做到了“治国如烹小鲜”。
历史存在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活着的一代人服务,《通鉴》虽然是给过时的大佬们准备的,但作为新鲜的普通老百姓,我也从中学到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以上便是收获之一,特此写下自勉。
文/若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