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
从古到今,老祖宗一直教导我们要多读书?很多时候我都在反问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你可能会毫不犹豫的告诉我说:
1、读书当然是为了获得知识,拓展你的知识面。
2、读大量的书可以提高你的写作水平,让你的作文更精彩。
3、读书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因为书中的知识很丰富。
4、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位良师益友,读得多了对一个人的气质会有很大影响。
5、读书可以打发时间,时候无聊读读书,能打发时间。
6、读书能愉悦自己,让自己的内心更充实。
7、.....
是的,你说的都很正确。读书的确能给我们带来以上好处。除上几点以外,读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书中重新发现生活,并且更加准确地理解生活的意义。杨绛先生曾说过: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读书是读不懂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是书籍承载了知识
我们对书最基本也是最实用主义的理解就是获取知识,是的,这毋庸置疑。书是我们人类文明的集合和智慧结晶,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我们生于当下,却能通过一本书链接到过去,去学习前人的经验,并将其转换为自己的知识并付诸于实践验证,并获取结果。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经验提炼总结记载于书,致于书中的观点是否正确,可以让后人去验证。
书籍即是思考方式
社会是亿万面孔的集合,不同面孔藏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本书其实就是一种生活,一种人生观念,一种思考方式。每一个人都有其社会观,也即是一种视角,单一的视角让人容易陷入思维定式,无论一个人的阅历有多么丰富终归有他的局限性。而书籍却捍卫了人的思想自由,为人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世界之窗,让可以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理解事物。读书在于触动情感并激发思考,每当你翻开一本书籍,它都会带你进入作者为你精心准备的世界。在新世界中,你可以跨越时空的隔阂,去了解和想象那些未知,感受那些灿烂盛大或是精彩纷呈。在这个过程中,书让人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人的判断能力和认知程度,以及思维能力。
书籍带给我们更多
高尔基曾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一个不读书的人,他没有游历过书海的浩瀚,就不知道知识的广袤与多维度,就很容易陷入到自己的孤岛,就很容易陷入坐井观天、自视清高的局限性种,读书虽然不能保证使人达到理想的彼岸,但却能带人远离思维的孤岛。而喜欢读书的人,每多读一本书,都将比别人看到多一面风景,当看的风景多了,视野宽了,你会对世界的多样性越发的谦逊,包容,以及滋生同理之心。读书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最终能到达的终点,但一定能决定和提高人的起点。
读书是养成系统性思维模式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随着越来越多知识和信息的累积构建,形成完备的认知架构。在接受了足够多的观点后,我们才能够通过沉淀升华,明确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读书可以让带给我们一份宁静与超脱。很多人在心情低落时,在人生迷惘期的时候,会选择与书为伴,把自己沉浸在无边无际的书海之中,远离那些烦恼之源,内心会收货到一片宁静和慰藉。当你看到“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一串文字的时候,是不是会忽然间点亮你的某个瞬间?
总之一句话,读书可以让我们发现不一样的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